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作者简介
尼采,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对于**、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译者简介: 彭正梅,华东师范大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比较教育学、德国教育学、西方教育哲学、知识论与课程论等。著有《德国教育学概观:从启蒙运动到当代》《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历史考察》《解放的教育:德国批判教育学研究》等。译有《**?经验?教育》《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引论》《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从信息到转化:为了意识进化的教育》等。
内容简介
对德国的教育机构的希望 在尼采的全部著述中,《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有其自身的重要地位,显示了尼采的一种教育转向。《未来》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逻辑:教育和文化通过天才的教化而得以连接。天才的教化之路,就会形成高贵的德意志文化。尼采认为,真正的教育只存在于少数天才之中,把教育集中于少数天才乃是自然的必然法则,真正的教育机构应该为了这极少数人建立。对所有的儿童进行教育,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少数天才,那些跟不上步伐的,就会掉队,从而形成精神上的金字塔。尼采在1874年的一封信中承认,“我认识到自己*高的目标是成为广义上的‘教育者’”。 尼采的另一作品《不合时宜的考察》曾几乎原封不动地使用了这5次演讲的两个段落,相对于尼采的其他作品,《未来》与《考察》之间的联系要*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