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
作者: 徐志晶
出版社: 古吴轩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1.50
折扣购买: 帕金森定律
ISBN: 978755461367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权力危机感下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也称“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 企业病”,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 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这一定律源于英国著名 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 一书。 1929年,诺斯古德·帕金森进入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 尔学院学习文学,取得文学学士的学位后,进入伦敦大学 的国王学院学习历史学。或许是深受英国高度重视海军的 传统的影响,帕金森对海军历史格外感兴趣,由此开始了 对海军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在海军、空 军、陆军和军事培训部门担任过一系列职务,对于管理有 了一定的认识,并由此积累了一定的素材。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他开始从事教学和写作工作,并于1958年出版了《 帕金森定律》一书,在书中采用杂文调侃式的语句提出了 帕金森定律。 在书中,帕金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了机构人 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 路。第一条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条是 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条是任用两个水平 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当然了,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 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 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 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而其本人则 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结果两个助手不但无能,而且本着 上行下效的工作宗旨,为自己再找了两个无能的助手。就 这样依此类推,最终形成了一个机构腑肿、人浮于事、相 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整个领导体系自上而下是由一级比一 级更无能的庸人构成的,众多庸人形成了一个雕肿的庞大 管理机构。 其实,这一定律的实质就是告诉人们,倘若换一种眼 光看事物,那么现实中的诸多不合情理的现象就可以获得 新的解释。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一定律也具有相当 广泛的实际指导意义。 首先,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帕金森定律的本质是道 出了权力的危机感是产生帕金森现象的根源。要想解决帕 金森定律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一个公正、公开、 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管理实践证明,一个善于 发现人才、科学用人的管理者可以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 从而提升下属的工作效率;反之,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则 会造成管理机构的过分庞杂和过多的冗员,进而会导致庸 人占据着高位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得整个管理系统陷人恶 性膨胀,企业被拖入泥潭。 因此,管理者要善于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公司,充分发 挥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下属的团队精神,科学任用人 才,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使人人发挥主动性,进而不断 提升工作效率;管理者还要善于发现人才,敢于重用人才 ,而不是只用比自己能力低的人。否则,企业的管理必然 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工作效率每况愈下;管理者不仅要独 具慧眼,能够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还要有容人之量,敢 于起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总之,要想打造卓越企业, 就需要具有杰出领导力的管理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人 才辈出,不断取得进步,进而获得成功。 其次,从个人管理角度,帕金森定律指出了如何成为 高效能人士,如何在职场和生活中不断精进,成为厉害的 人。这其中包括一个人要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不拖延做事,增强时间观念,进而在做事时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一个人在做事时,要善于利用关键链法,确认工 作进度,克服帕金森定律,使自己成为高效能人士;一个 人要认清自己,发现自己所长和所短,培养自己能力的同 时,提升个人素养,让自己以宽容的心胸容人纳事,进而 乐活人生。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