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缙传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东西向的山合抱如虾钳,有静沉戏水之乐,故 名仙虾山。东北向的山南高北低,似伏藏马鞍,仿 佛即将出征,故名为安山。山上皆林荫茂密,使村 荫于山。左侧为溪涧,远处亦有一个个大小不同的 湖泊。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在和风爱抚下,漾起 层层毅纹。时而有鸟雀亲吻它的脸庞,时而有鱼儿 跃出它的怀抱,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清 盈盈的;又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亮亮的,碧绿碧 绿的。那一只只渔舟,荡漾在这明净的湖上。船桨 激起的微波,荡起一圈圈涟漪,阳光一照,恰似黄 金洒满整个湖泊。粉的,白的,一朵朵美丽纯洁的 荷花装饰着这碧玉般的湖面,显得尤为美丽动人。 “画图之中朝晖而夕荫者,烟云之卷舒也。烟 云无定姿,亦与之为无定姿者,景物同而晦明殊也 ……盖聚祖居者五百年,宅而宅,畋而田,居民三 百户,族姓余也。出暨城东北行,逦迤十五里,邑 之泰南乡六十八都也。”余氏后人,原之江大学国 学文学系教授余重耀在《高湖记》是这样描述二十 世纪初高湖村的。 南宋之际,诸暨高湖余氏的第一代先祖是龙游 人大二,酷喜山水,寻幽于此。他精通地理风水的 相术,观看流水走向,寻觅静谧之所,爱这里的明 秀山水,认为这里是个发祥之地,便萌生迁徙于此 的想法。不久,他便举家迁居高湖,开垦荒地,诛 茅剪棘,辛苦耕作,岁收尚丰,在湖里捉鱼捕虾, 养育后人。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中,一代又 一代余氏后人繁衍生长,孕育着美好和希望。 余氏先人余端礼在宋代高中绍兴十八年戊辰科 (1148)进士,在余氏后人中播下了读书的种子。自 此,余氏子弟勤奋好学,在劳作的空余时间,阅读 史书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时间的车轮转到明朝万历年间,高湖村里有一 位名儒叫余元文,在余家四兄弟中排行第四。其兄 长元庆,自幼饱读诗书,考授山东阳谷县主簿,后 来因厌倦官场生活而归居乡里。元文自幼读书过目 不忘,才华出众,因生性不喜欢做官而没有应科举 之试做官。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游览山水,为 人刚毅忠厚,深明大义,遇乡里不平之事,力主公 道,深受村民爱戴。他酷爱阅读经史,喜爱收藏诗 书,一遇到喜欢的书便不惜重金予以购买,因此家 里藏书颇多。他还研习医术采集草药,医术高明, 为当地百姓看病治疗不收取分文钱财。因此很远的 百姓都慕名前来,治愈者不计其数。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二月十五日早上五时, 天气寒冷,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屋内火炉很旺,余 元文第二个儿子平安出生了,取名缙,字仲绅,其 出生的日期与时辰竟然与父亲一样,于是从出生那 刻起就赢得了爷爷和父亲更多的关注和喜爱。缙绅 ,古代称官僚或做过官的人。其实从取名起,余缙 就被寄予着家族的希望和重托,希望有一天他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