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学院也有诗与远方
作者简介
鲁佳,80后,《留学生》杂志专栏作者,现供职于中央电视台办公室版权和法律事务室。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硕士(LLM),北京大学艺术硕士(MFA),清华大学法学学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游走于法学和文艺之间,徘徊在民谣与摇滚边缘,在琴弦上寂寞成长,就这么飘来飘去。
内容简介
让我在自发还没苍苍时流浪 耳朵里听的是《北京欢迎你》,心里面想的却是 “北京欢送我”。8月8日上午,我乘坐地铁快轨到达 机场。下午5点,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前往芝加哥。我 在前所未有的人潮涌入北京时,悄然地离开。我想起 了由筠子演唱,高晓松作词,朴树作曲的《春分》: “让我唱,让我忘,让我在白发还没苍苍时流浪。” 在出发之前,我曾经猜想我会一个人孤孤单单地 坐在一堆老外中间度过12小时的飞行旅程,虽然这的 确是一个绝佳的练口语的机会。但是,已经结束托福 雅思考试的我,谁还稀罕这种免费外教全天陪练口语 的服务呢。没有人听我说中文,这个旅程肯定很苦闷 。 上了飞机以后,才发现由于买的是学生票,所以 我周围坐的全部都是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左边是一 位去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全奖博士MM,右边是一位去迈 阿密大学的自费本科DD。这样很好,有这两个年轻而 充满活力的年轻男女与我相伴,路上终于可以不那么 落寞了。虽然内心深处,还是会寂寞。 回想这一段时间以来,从开始准备考试,到申请 学校,到准备签证,到收拾行李,我都为了一个出国 的目的在拼命向前猛冲,却从未静下心来思考这个目 的本身的意义。现在,当我终于踏上了赴美的飞机, 我才真正开始思考和论证这一行为的合理性。因此在 飞机上,我一路波涛汹涌,心潮起伏。心里出现了前 所未有的波动,开始分析辞去工作,离乡背井,送我 离开,千里之外,琴声何来,生死难猜,去受这份“ 洋罪”是否值得。 在作了种种正面和反面的假设和论证,却实在难 以得出一个证明此行的确对自己真的很有利的结论以 后,我想到了老罗的一句话:“我多多少少有点自毁 的倾向,人生追求的是牛逼,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 飞机终于在美国当地时间下午4点抵达芝加哥, 此时我已经在飞机上度过了12个小时,经历了心理上 的后悔恐慌和吃完飞机上提供的西餐后生理上的上吐 下泻,一日千里同时也是“一泻千里”后,几近崩溃 。所以当我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土时,并没有像经 常在电影中看到的那种躲在货舱里到达美国时悲喜交 加的“美国,我来了”的壮观情景,或者像林毅夫当 年抱着篮球游过台湾海峡来到北京时气势磅礴的“北 大,我也来了”的英雄气概,而是赶紧在机场急找洗 手间,继续面色苍白地上吐下泻。 处理好自己的私人问题后,我排在了长长的队伍 后面等待入关,这个过程花掉了我3个多小时。中间不 断有各个国家的人加塞插队,其中并不乏西方社会的 公民。我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心中时刻牢记“在外 面绝对不能丢中国人的脸”的警句,放弃了很多次可 以混在中间一起加塞的机会。但也忍不住郁闷,暗自 寻思这西方文明社会的人,怎么还兴插队呢?算了, 排自己的队,让西方文明社会的人丢自己国家的脸去 ! 由于芝加哥并不是我的终点站,所以在带着四川 雪茄和重庆火锅底料,担惊受怕地混过了海关以后, 我并没有片刻机会欣赏这座城市的美景,而是一路在 机场狂奔,换乘前往印第安纳波利斯的飞机。 在机场大厅小歇片刻,花了2.5美金买了一瓶500 毫升的雪碧补充能量后,我又开始了全新和恶心的空 中之旅。我记得(《新概念英语》第3册第44课曾经花 大篇幅论证坐飞机“又快又舒适”,我猜那位作者可 能没有出过国,也没有转过机,更没有在出国的同时 转机。 晚上11点,我抵达印第安纳州的首府印第安纳波 利斯,这仍然不是我要去的终点。但此刻天色已晚, 在机场与乘坐另一班飞机来自厦大的中国同学惠与邵 会合后,我们在机场附近的一家旅馆住了下来,准备 第二天早上再出发去我们最终的目的地,印第安纳布 鲁明顿(Bloomington开花城)。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