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哈佛导师引你寻找失眠背后的自己)
作者简介
[日]加藤谛三(かとう たいぞう) 1938年生于日本东京,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 擅长用心理学的论据,通俗易懂地解读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担任日本家喻户晓的电台栏目《人生问题咨询》的主持人长达半个世纪,2016年被授予“瑞宝中绶章”大赏。 著有《情感暴力》《告别不安》《与内心的冲突和解》《性格中的蜜与毒》等众多经典畅销作品。
内容简介
前言 世界上最贵的幸福就是好好睡一觉 失眠症不仅仅是睡不着那么简单,其背后广泛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澳大利亚的精神科医生贝兰·沃尔夫对失眠症是这么表述的:“失眠症是自卑者最容易表现出来的病症之一。” 假设贝兰·沃尔夫的表述是正确的,那么,只要没有解决自卑的问题,失眠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那么,失眠症能用安眠药治疗吗? 当然也有用安眠药治好的案例。但是也有些医生不给失眠症患者开安眠药的处方,这个人就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有人因为睡不着而到阿德勒这儿来,但是阿德勒医生不会给自己的患者开安眠药的处方。因为他确信患者睡不着,不是器质性(医学用语,指器官或是身体组织)病变的问题。他往往会根据失眠症与患者心理上的关联,引导患者正视自己的内心,然后治愈患者的失眠症。 所谓失眠,说到底也是一种病症。失眠症是未解决的心理问题通过失眠这种状态反映出来的一种病症。 它和恐惧症一样。比如,赤面恐惧症不仅仅因为脸红而成为问题,它背后有更深层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患有赤面恐 惧症的人把脸红当作屈辱的事情。其实我觉得,它的深层原因是对自己本身的屈辱感,自己对自己的屈辱感通过脸红表现出来。同样地,失眠症患者通过“无法入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现状的不安。只要无法放下对现状的不安,无论怎么改变姿势,你都别想安稳入睡。 无法入睡的夜晚,失眠的人心中的某些问题会象征性地表现出来。 无法入睡,就是潜意识在告诉失眠者“你不能解决你人生里存在的问题”。 有个合资公司的老板,虽然有很多钱,但是每天都很不安,说自己“根本睡不着”。究其原因,估计是越成功,越害怕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他虽然是个成功人士,却不能享受成功的乐趣。 每天都能获得良好的睡眠,和成为一个失眠的成功人士,你选哪一个? 恐怕是每天都能获得良好睡眠的人比较幸福。即使钱没有多到富翁的程度,但每天都能睡足,早上起来精神抖擞,这样的人就很幸福。该合资公司的老板夜里无法入睡,早上无法起来,痛苦不已。他说,他宁愿花1000 万日元(约60万人民币)购买良好的睡眠;只要有良好的睡眠,其他任何东西他都可以放弃。 因此,我对他说,与其每天思考企业成功的秘诀,不如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他在睡不着的夜里就会想:“不管有什么都不如有良好的睡眠幸福,我要良好的睡眠!” 幸福真的很贵,即便拥有无数资产也未必能买到。可是,幸福又真的很简单,每天都能睡足,早上起来精神抖擞,即使没有很多钱,也比那些睡不着、起不来的人幸福。 到底是失眠太痛苦,还是我们把幸福想得太复杂? 不管制造出多么有效的安眠药,也无法完全解决失眠的问题。安眠药只能治疗“无法入睡”这一表象,而不能消除无法入睡的内因——心理原因。 安眠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们无法入睡的问题。 即使因为服用安眠药而获得了一夜的酣睡,失眠的内因也不会在第二天早上改变,现有的心理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当然,我并不是在否认安眠药的作用。只是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有些日子是“必须睡着的”。 无法入睡也许是现代文明发展后,我们受到的惩罚。这本书里出现的失眠症是现代极具代表性的,以此为基础,我们应该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入睡”。 现代社会中,失眠已成为困扰人们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工作、家庭、人际交往……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常常让我们疲于应对,陷入负面情绪之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就失眠了。 焦虑、抑郁、悲伤、压抑、恐惧……失眠的你,心理正困于哪种情绪? 本书作者加藤谛三指出,几乎所有的失眠者真正的问题都在于不好的心灵习惯。告别失眠,要从解决“心”的问题开始。 在这本书中,你不会发现任何指导睡眠的具体方法,但是读完本书,你将会重新认识自己,获得内心的安定,不再为失眠苦恼。 ------------------------------- ※心理学经典畅销作品 ※哈佛导师用超过5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引你寻找失眠背后的自己 ※一本从根本问题——烦恼——开始思考失眠的书 ※一本专为失眠者所写的心灵枕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