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中国佛学经典宝藏

百喻经/中国佛学经典宝藏
作者: 责编:王梦楠//杨灿|译者:屠友祥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百喻经/中国佛学经典宝藏
ISBN: 9787506085502

作者简介

屠友祥,一九六三年生于浙江萧山。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

自譬喻这一门看去,其中构设的精妙,几可独步于世界,《百喻经》即是其内最具代表的一种。此书全名《百句譬喻经》,《丽藏》作四卷,《资福藏》(宋)、《普宁藏》(元)、《嘉兴藏》(明)俱为二卷,梁·僧祐《出三藏记集》说是五卷,今以《丽藏》为底本,参校以其他诸本,择善而从,间或出以校记。《丽藏》偶有殊胜之处,如第八十六则《父取儿耳珰喻》,其他诸本均作“为名利故,造作戏论言无二世,有二世无中阴,有中阴无心数法,有心数法无种种妄想,不得法实。”(鲁迅如此断句,金陵刻经处一九一四年刊印)《丽藏》作“为名利故,造作戏论,言二世有二世无,中阴有中阴无,心数法有心数法无,种种妄想,不得法实。”各本衍了一个“无”字。 《百喻经》是为新学佛道的人撰集的,佛教的主要意旨大都含纳于其中了,诸如空、无我、泥洹、缘起、无常、中道、禁戒、布施、反苦行、反恣情极意之类。为了便于让新学者入门,便和合了一连串好笑的痴人故事。编撰者僧伽斯那以为这些故事对正义实义的宣说是有益还是有损,要看它与正义实义是相应还是不相应,这实在涉及了譬喻的着意之处相似性。《百喻经》的卓异在于它建立起相似性来,并且使读者领悟这种相似性,然而,通行的做法,常是将教诫除去,独留寓言,这实在破坏了这种相似性。 我们可以截然地说,一切寓言故事都是意义的表达形式,或可进一步说,正是意义引发了寓言故事,所以,私意以为教诫与寓言其实处于譬喻的循环之中,也就是说两者互为譬喻,寓言自然使教诫变得明晰可感,而教诫所特具的智慧之光也反射到了寓言体上,使其笼罩在原先并不一定蕴含的意味与魅力之下。这样一种交互庄严,使得新意义的进入呈涡旋状,彼此含纳、包卷。而两者出人意表的结合,甚或是硬性的嫁接,忽如电光霍闪,显豁之此将玄奥之彼登时照彻,无复遁形,不可游移,实在也给人以快感。依天竺人论艺的衡准,可如是说这是味(rasa)。得味者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