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人生长恨水长东——山水之间的张恨水故里
ISBN: 9787506898911
谢家顺,男,安徽潜山人。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门从事张恨水及其作品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恨水年谱”及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张恨水年谱长编”、“张恨水佚文搜集与整理”等9项课题。出版《张恨水对联艺术论稿》《张恨水年谱》《此山此水此人——张恨水生活足迹寻踪(皖江篇)》《张恨水散文》《张恨水书信》学术专著5部;主编《张恨水小说教程》《〈回望张恨水〉丛书》《张恨水纪念文集》;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戏剧》《光明日报》《中国教育学刊》等报纸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
青灯有味忆儿时 张恨水祖籍安徽潜山,1895 年5 月18 日在江西景德镇出生,17 岁前基本上在江西的景德镇、上饶、南昌、黎川、新干三湖镇和安徽潜山生活。他先后就读私塾、南昌大同小学(新式学堂)、南昌甲种农业学校,后因父亲病逝,拟出国留学的梦想破灭。此时的张恨水主要读线装书,打下了旧学功底,成了小说迷,并进行口头创作。 武门之后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张恨水祖父张开甲(1838—1901 年,63 岁,兆甲,行三,字开甲,号校书,又号黎卿)被迫入湘军,后任职江西广信府,任参将(正三品)。高强的武艺(舞石轱辘如弄弹丸,筷子夹飞着的苍蝇,翅膀折断,身体完好)从《啼笑因缘》中关寿峰身上可见一斑。张恨水深得祖父喜欢,希望他长大后做英雄。于是闲暇时祖父便一腿站立,另一腿跷起二三尺高,命其坐上,颠簸摇动,以练胆量。祖父询问长大后想做啥,张恨水回答:愿学祖父跨高马,佩长剑。祖父很高兴,为此,专门替家中一只大山羊配制小鞍辔,又“砍竹为刀,削芦作箭”,差遣两名老兵带他在院中“奔驰”“射击”,他“顾盼自雄,亦俨然一小将领也”(张恨水《剑胆琴心·序》,1930 年8 月版)。祖父高超的武艺对张恨水有很深的影响,成为他日后进行武侠小说创作的重要生活基础。 湘军是封建家族式的军队,官长的亲属往往就是下属。张恨水父亲张庚圃(1872—1912 年,40 岁,联钰,行三,名钰,号庚圃。自幼随兆甲在军营历练,文武兼修,后改行从政,济困扶危)从小跟着父亲,在行伍里磨炼,也练出一身好武艺(小说《北雁南飞》械斗场面的处理者李秋圃即张庚圃化身),大小打过四次土匪(小说《剑胆琴心》里有描写),保过五品军功。张庚圃只读过两年私塾,仅能看懂便条,改作吏,当税官,但为人耿直,能主持正义。 张庚圃知道时代潮流变了,大刀长矛在洋枪洋炮面前已失去了昔日的威力,不主张儿子去习武。因为自己学文未成,屈居下吏,深以为憾,他很希望儿子在科举正途上求得前程。 少年才子 1901 年,因父亲任职景德镇,六岁的张恨水入蒙学。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只是死记硬背,对书上的文字并不理解,但对文字的节奏声调有着特殊的兴趣。一天,蒙师出了个“九棵韭菜”的上联,张恨水想了片刻,即对出“十个石榴”。这个对子看似简单,对起来却并不容易,上联“九”与“韭”音同字不同,这么小的孩子能迅速想到以“十”与“石”相对,而且平仄工整,可谓已经入门了。 之后,张恨水开始对古书产生兴趣。有一天,先生和较大的两个学生讲书,讲的是《孟子·齐人章》。其中,齐人有一妻一妾的部分,齐人的大话引起他的悬念,妻妾的跟踪又加重了这个悬念,一直到悬念解开,真相大白。这不是故事吗?从此,他“对书开始找到了一点缝隙”。 此后,张恨水便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受老师喜爱,被乡人誉为“神童”。 与众不同读书方法 1907 年,张庚圃到江西三湖镇作税官。父亲办事的地方是万寿宫,张恨水白天不回家,在万寿宫的戏台侧面,要了一段看楼,自己抹了桌子,布置了一间书房。他叫人抽去梯子,用小铜炉焚好一炉香,作起“斗方小名士”(仪式感)。 《左传》,作为儒家经典那层意义他不懂,但他“把它当故事看”。多年以后,他仍能记得《左传》上的字句,他把这归之于“是那故事性的文字引动我的”。 《文学时空漫步》丛书是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书籍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编的一套大型文化丛书。每种书锁定一位著名作家及其博物馆(作家故居),以简洁而魔性的语言,精美而细腻的画面,直观而清晰地呈现了作家故居(博物馆)的物理空间和精神方位,娓娓讲述了作家与故居(博物馆)的亲缘关系,同时对故居(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故居所在文化局域之文化特点作了画龙点睛式的介绍。以这样的叙述视角来解读文学大师和经典作品,引领读者走近大师,感受经典,之前还没有人尝试过。中国书籍出版社开启这样的出版项目,是出于对文学博物馆事业的超常热情,也基于对文学传统与时代生活深层关系的崭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