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互联网金融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作者: 何华征|责编:洪琼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199.00
折扣价: 137.40
折扣购买: 互联网金融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ISBN: 9787010251653

作者简介

何华征,男,1977年10月生,汉族,湖南省新化县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媒介哲学。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学府进修学习。201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骨干第五期研修班”结业。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现代经济探讨》《中国流通经济》《商业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理论导刊》《天府新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新媒体时代人的生存问题的现代性解读》《现代化语境中的两性和谐问题——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性主义比较研究》《互联网金融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3部,参编著作1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独立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互联网金融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编号:16BZX098)、“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社会响应机制研究”(编号:22BKS174)。获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3项,2017年被评为市优秀科研工作者,2021年被评为省学术先锋和最美劳动者。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金融伦理的基本 问题 理查德·戴维斯认为,金 融的核心有两点:一是金融 充当经济的时间机器,既可 预支未来,又能使用过去创 造的财富;二是金融能够充 当应对洪水、火灾、疾病等 风险的安全保障网。就此而 论,金融活动的出现就已经 能够称之为“伟大的发明”了 。马克思却对“金融贵族”“ 金融寡头”充满着厌恶,这 并不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经济 上的“贡献”,而正是因为他 们乃是阻碍资产阶级工商业 正常发展的腐障,是掠夺国 家财富和大众财富的“骗子” 。马克思在《1848年至 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中说:“金融贵族,不论 就其发财致富的方式还是就 其享乐的性质来说,都不过 是流氓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 社会上层的再生罢了。”“投 机得来的财富自然要寻求满 足,于是享乐变成放荡,金 钱、污秽和鲜血汇为一流。 ”“金融贵族过着糜烂生活, 人民却在为起码的生计挣扎 。”他指出,金融贵族实际 地掌握着国家政权,银行和 交易所操纵国家和商业信用 ,并且由于对利息的嗜血般 的追求而导致对工商业发展 的束缚和加速工农大众的贫 困化。在《法兰西内战》中 ,马克思指出,法兰西第二 帝国时期的“金融诈骗风行 全世界”,帝国“怂恿大规模 的金融诈骗,支持人为地加 速资本的集中,从而使他们 (工人阶级)遭受剥削”。 也有人认为,金融是用自己 和别人的资金开展活动,从 而使人们能够利用未来的钱 和别人的钱,创造新生活并 还本付息。从这种见解出发 ,表达了金融在伦理上的良 好效果:给予人们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