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篇 绪论 《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张海芳 名师工作室在前期“为思维生长而教:小学语文单元整 体教学”研究与实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发展型语 文学习任务群的深入思考与教学实践的系统实施成果。 本书主要从情景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 计的流程架构及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列举单元教学案 例方面,回答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此绪论将从研究背景与意义、主题与思路、内容与实 施路径方面介绍其想法与做法。 第一章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2022年,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版)》,在“课程理念”部分有五条,其中三条与 “整体”有关。其中,在课标中,“整体”一词出现了 23次;在《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课程实施部分 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 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 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单元教学作为 欧美“新教育运动”的产物,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 比利时著名教育家德克乐利(Ovide Decroy)主张将课 程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组成不同的教学单元,德克乐利 的理念成为单元教学的理论萌芽。此后,美国的心理学 家莫礼生提出了“莫礼生单元教学法”,成了教学实施 的理论依据。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倡导并提 出实用主义下的单元教学模式。20世纪60年代,布鲁姆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让单元教学目标以可量化的方 式呈现,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20世纪90年代,教学设 计理论家冯曼利伯提出了“四元培训与教学设计模式” ,为单元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就国内发展研究 历程来说,五四运动之后,梁启超提出了“分组比较” 的教学方法。他主张课文应分组讲,提出同类型的文章 可在一起进行比较讲解,而学习的重点是文章的组织结 构,而不再是仅着眼于字、词、句、段的理解,由此学 生在遇到相似题目时,可以迁移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 教学思路蕴含了单元教学的理念,可作为我国单元教学 发展的起源之一。到了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和夏丏尊 编撰了《开明国语课本》,延续了单元编排的方式,形 成了知识点与练习系统相匹配的整体,充分体现了语文 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这种严密的教学结构是我国单元整体教学的雏形,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基本定型。自此,以单元为载 体编写教科书的传统延续至今。在国内,早期对单元教 学实践的探索还有:霍懋征积极尝试和探索了单元整体 教学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需求, 将具有联系或者有共同特点的教材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 元”;林冶金提倡训练组教学,万兴厚提出了比较归纳 教学,还有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单元教学法”,黎世法 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窦桂梅、李怀源、韩军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