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84.36
折扣购买: 清代法律与清代政治
ISBN: 9787108078834
论雍正帝相度“万年吉地”的几个问题(节选) 一、雍正帝相度“万年吉地”的时间 关于雍正帝何时开始相度其“万年吉地”,学界多 认为:雍正四年以前,因处理年羹尧、隆科多等大案, 无暇顾及“万年吉地”事宜,故最早为雍正四年(1726 )。但这与档案不符。 档案文献表明:最迟雍正三年(1725)初,雍正帝 亲自下旨,安排陵寝选址事宜,并初步选定遵化九凤朝 阳山为“万年吉地”。此事由怡亲王允祥牵头,参加者 主要是钦天监官员及精通堪舆之人。 雍正三年二月二十六日,钦天监监正明图面奉谕旨 ,同兵部侍郎傅鼐、总兵官许国桂带领相关人员前往遵 化州等处相度吉地。明图随即升任内阁侍读学士,仍兼 钦天监监正。一个多月后,明图等一行从遵化州回京, 由怡亲王带领,共同向雍正帝覆奏相度吉地之事。 这是目前档案所见雍正帝相度万年吉地的最早记载 ,也是正式对陵址的实地勘察,并向雍正帝进行了奏报 。 这次相度的陵址就是遵化州的“九凤朝阳”山,距 遵化州城北侧二十里之间,“龙身长远,地势雄伟,能 增万年寿数,能衍广运无穷”。其后,礼部尚书赖都等 向雍正奏请:由钦天监勘测地形,分订禁令,择卜吉日 ,设立红桩;诸项工程事项,交付工部,查例具奏。奉 旨:依议。九月二十日,礼部等开列应遣大臣等职名, 奏请钦点,包括领侍卫内大臣公马尔赛、领侍卫内大臣 马武,大学士马齐、嵩祝,以及八旗各都统,吏部、礼 部、兵部、刑部、理藩院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 雍正帝朱批:著派嵩祝、李永绍、傅鼐等前去。 嵩祝本在开列的大学士职名中,李永绍是工部尚书 ,原不在开列职名中。傅鼐为兵部满侍郎,也不在开列 职名中。钦点李永绍是涉及工程等事项,而钦点傅鼐因 为他前期参加相度事宜,熟悉情况。 这份满文朱批奏折说明,由钦天监主导的选址工作 已基本确定,并划定保护范围,颁布禁入法令,因此礼 部开列职名涉及数十衙署的主官,而雍正帝钦点工部尚 书,说明已进入“择吉”开工阶段。以上档案也说明, 雍正帝最初相度吉地,确实在遵化州,与顺治帝孝陵、 康熙帝景陵相距颇近。 帝王陵寝有“三年选址,十年定穴”之说。按礼部 所奏,接下去应该进行工程方面的各项准备,而“定穴 ”无疑是重中之重。问题恰好出现在“定穴”阶段,官 员有较多意见分歧。 雍正四年正月初七日,怡亲王允祥传雍正谕旨:着 许国桂、李楠等往遵化州看九凤朝阳吉地。许国桂时任 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李楠原任总督河道中军副将,两人 接旨后即会同钦天监监正明图等人一同来到九凤朝阳山 上,他们用罗盘“逐节对星”,因为没有携带“简平仪 ”,“癸宫、庚子分金坐在何处,一时不得其的,容查 明补奏”。 在堪舆学中,唐宋以来主要有两派,即形派和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