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相思,最抚凡人心

此物相思,最抚凡人心
作者: 林建法 艾明秋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此物相思,最抚凡人心
ISBN: 9787205104979

作者简介

林建法(1950-2022),男,福建连江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91年1月始为《当代作家评论》法人代表,主持编辑部全面工作至今。2000年5月为主编。先后荣获1995年辽宁省十佳编辑、1996年东北三省优秀社科编辑称号、2006年获第四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辽宁省首届“辽宁期刊人奖”、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艾明秋,女,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审阅数百部图书。责编图书曾获得国家大奖。出版《编读五味》。

内容简介

一 从桂林往贺州去,一路都是山。这山很奇怪,有断无续,散乱着全是些锥形,高倒不高,人却绝对上不去。山还能长成这样?想着是上天把一张耙翻过来的吧,满是耙齿。 据说这里曾经是山与海争斗之地,厮杀得乌烟瘴气,至今人们还习惯多吃姜蒜,而现在作为特产的黄蜡石,可能也是那时凝固的血。后来,海要淹没山的时候,海气竭而死,山也只残存了峰头。 高速路就在这样的山中穿行,偶尔到一处了,山突然就躲闪开来,阔地上便有了楼房屋舍,少的就是村镇,多的则为县城了。而躲开的山远远蹲着,好像是栽了桩要围篱笆,也好像是狗在守护。 我还纠结着那场山与海的战争:多大的海呀就死了,水原来也是一粒一粒的,水死成了沙子?! 二 贺州有许多古镇,我去了黄姚。黄姚是在一个山湾里,河流又在镇子中。水在曲处有桥,桥头桥尾有树。桥都很质朴,巨型的石板相互以石榫接连了平卧在水面,树枝却向四面八方的空中张扬,且从根到梢挂满了菟丝女萝,在风里似乎还要飞起来。桥前树后都是人家,街巷便高低错落,弯转迂回,从任何一处进去也能游遍全镇,而走错一个岔口,却是半天不得回来。 街巷里货栈店铺很多,门面都有小造型,或挂了幌旗,或吊上灯笼,布置了真花和假花,甚至一根麻绳拴了硬纸片儿就在门环上:“只做你爱吃的味道”,“女人不可百日无糖”,“老地方今夜有梦”,“我有酒,你有故事吗”……老板或许是文艺青年,招揽着小情小调的顾客,觉得有些花哨和轻浮,想想这也是时代风尚,便浅浅地笑了。 但那挑着担子叫卖的油茶、用竹签扎着吃的菜酿,以及小摊上的山稔子、黄荆子、野百合、五指毛桃,使你知道了这里的特产和特色。更有街巷里的黑石路,千人万人走过了,已经漆明油亮,傍晚时闪动着辉,它是一直在明示着镇子数百年的历史。 我在那里故意滑了一跤,用手去抚摸像皮肤一样细腻的路面,我知道,路面也同时复印了我的身影。 三 在乡下人家院里,见墙边放着数个带孔的陶罐,陶罐里养着蛙,问其缘故,回答是:防贼的。先是不解,蓦地明白,拍手叫好。一般防贼都是养狗,狗多是在打盹,要是有贼,它就扑着叫,而蛙平常爱说话,贼一来,却噤声了。世上好多不祥事,总有人抗议,也总有人沉默,沉默或许更预警。 咏物文学走入市场能够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体验作者对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深情的感叹,感受文字间的种种真情,是喜爱文学作品的大众读者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