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一座城市的温度

触摸一座城市的温度
作者: 邓仕勇、白雪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触摸一座城市的温度
ISBN: 9787218137421

作者简介

邓仕勇,广东惠州人,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惠州市小作家学会会长。199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中国报告文学》《散文选刊》《作品》《惠州*报》等**各级杂志报纸上发表作品两百多篇。作品获“第22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第三届海峡**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精选作品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第二届‘有为杯’报告文学奖”、“惠州‘六如轩’文学奖”等十多个奖项,著有散文集《客家人》和长篇报告文学《别向命运屈服》。 白雪,本名吴红霞,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曾任两届广东司法行政文联委员和广东省作协司法分会副会长。迄今发表近300万字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报告文学》《中国报告文学》《散文选刊》《作品》《南方*报》《青海*报》《南方法制报》等多家报刊。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征文中获奖。著有散文集《红霞.白雪.蓝天》、小说集《飞越红尘》、作品集《深谷幽兰》、报告文学集《南粤惠风》、长篇报告文学《两代人的文化情缘》。

内容简介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隋唐时已是“粤东重镇”,素有“岭东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誉。千百年来惠州一直都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如今*是**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并连续五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而位于惠州市中部,东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东部,南临**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的惠城区,已是惠州市的中心区,也是惠州市**所在地。殊不知,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惠州设卫城开七门奠定城市格局以来,到30多年前的1988年惠阳(当时行政区划为惠阳地区)撤区设市时,惠州市的惠城区还处在“三个一”的落后境地: “一条马路、一路公交车、一个交通执勤岗”。用**位地改市市委**邓华轩的话说就是“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随着人类文明脚步的加快,城市化的速度也*益加快。人口剧增,并大量聚集在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城市里,城市管理面临着***的艰巨和困扰。环境的治理、生态的治理迫在眉睫。纵观**,几乎每一个**,每一座城市,其发展脉络莫不重复这样一个模式:前50年,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后50年,牺牲发展来换取环境。所庆幸的是:从野蛮无尽地向大自然索取的前工业化时代,到以生态为本的绿色经济时代,人类正在一步步向着自由王国迈进。 以惠州市惠城区为例,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拆迁”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敏感而又沉重,因为它拆掉的不仅仅是那些老旧、凋敝、杂乱无章的旧屋老宅,同时也拆掉了老百姓生于斯长于斯的美好记忆,拆掉了他们故土难离的情分。但如今的惠城区已是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的核心区域,城在山中、楼在林中、景在水中、人在画中,如同一幅酣墨淋漓的山水画,成为改革开放40年惠州城市发展的缩影。 惠城区**是如何处理好征拆补偿这一情况的?如何让牺牲了个体利益和短期效益的平民百姓看到了长远的*大的利益?如何创出了零上访、零事故、零投诉、零群体性事件的工作局面?如何让“拆迁”这个冰冷的字眼变得有骨血有温度?这其中有许多跌宕起伏、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一个个的小故事,就像串起来的一串珍珠,在温煦的岁月里,闪烁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美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