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校观

我的学校观
作者: 朱永新|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1.90
折扣购买: 我的学校观
ISBN: 9787540798604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图书。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一、学校的发展历程 人类不是一开始就有学校的。学校是人类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学校,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重要的 历史发展时期:一是前学校阶段(pre school period )——原始部落耳提面命的教育就是属于这个阶段;二 是学校阶段(school period)——以公元前3500年左 右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泥版书屋”、公元前 2500 年 的古埃及的宫廷学校和我国父系氏族末期的“成均” 和“庠”为代表;三是现代学校阶段(modern school period)——随着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的现代学 校,按照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构建,具有统一的教材 、教学大纲、上课时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四是后 学校阶段(post school period)——未来的学校, 严格意义上可以不称为学校,而是所谓的“学习中心” 。 我们不妨看看这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大家知道,原 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专门从事教 育的人员,最初是渔猎和农耕等劳动技术的传授,传说 中的“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 “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那个时候虽然有教育活动, 但是没有学校这种形态。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原本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教育逐渐分化出 来,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1.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关于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有的 教育史教材中采用苏联教育史学家米丁斯基的说法,即 建于公元前 2500 年的古埃及的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 考的最古老的学校。但最新的研究认为,世界上最早的 学校诞生在古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发现的 苏美尔人的“泥版书屋”存在于公元前 3500 年左右, 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 出现学校的国家之一。有人根据传说认为父系氏族末期 的“成均”和“庠”是我国学校的萌芽。“成均”是乐 师日常演奏唱歌的地方,贵族子弟都要在这里学习音乐 。“庠”是储存公共粮食的地方,由于生产力的进步, 氏族中的老者可以不必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而是转为 看管粮食或者饲养家畜,所以“庠”也是养老之所。老 年人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在养老的同时还可以承担 起传授经验的任务,所以“庠”也就同时成为教育场所 。但是,“成均”和“庠”还不能称为正式的学校,只 能说它们是学校的雏形。这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 社会分工的扩大,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分离,所以,学 校教育成为 一种专门的活动,需要在专门的场所进行。 到了奴隶社会,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我国 的第一个奴隶社会夏代的学校叫“序”和“校”。“序 ”是设在王都的学校,“校”是设在地方的学校,即乡 学。最初的“序”和“校”与军事目的的教育内容相关 。“序者,射也。”“序”就是教射箭的地方,是奴隶 主贵族子弟习射的场所。“校者,教也。”“校”就是 进行军事训练的场所,是习武之地。到了商代,学校的 形式有所发展,出现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校, 有了大学、小学的区别, 教育内容也逐渐丰富,具备了“六艺”的雏形。 本书是作者多年教育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给未来教育画的一幅宏伟蓝图。未来的教育将致力于让所有的人在学习中心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在他的构想中,学习时间会进一步弹性化,学习内容会进一步定制化,学生和教师都会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一本能让人深受启迪的教育书。 珍藏本装帧精美,简洁大气,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