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告别精神内耗
作者简介
月夜生凉 畅销书《格局》作家,心理学专业硕士。她擅长“心灵励志”方向的研究,在公众号等平台发表过多篇相关方向的爆款文章,并且长期为《意林》《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供稿,深受众多读者喜爱。著有《格局》《破局》等多部畅销作品。
内容简介
别让你的美好,浪费在精神内耗 我曾在某位公众人士的一次公开演讲里,听到过这样几句话 :“我的前半生像陷在隧道里,感觉不到光。后来我去追逐它,直到它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是那么美好,是那么自由。我这一路一直在发现光、追逐光。” 她说过去几十年的家庭生活令她无比烦恼。她一直扮演着妻子、母亲、外婆的角色,却与丈夫频繁争吵,乃至分割财产,丧失共同语言。 可临近六十岁,她终于抛下了他人眼中自己美好的“生活”,她开始寻找自我“救赎”。 罗伊·马丁纳曾说 :“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可以自由地去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在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彼时,情感上的不顺遂促使那位公众人物寻找情绪的突破口。然而,碍于家庭其他成员的看法,她无法从容出发。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陷入“我不够好”的感觉当中去,从而失去勇气。 这些“不够好”的感觉折磨着很多人,让他们变得患得患失,让他们变得郁郁寡欢。长此以往,这就会形成精神内耗。 心理服务顾问于德志认为,精神内耗会消耗我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自控力,甚至会减弱我们的行动能力。我们会变成那些有一大堆事要做,却无法行动的人。 现代科学证明 :当我们将有限的精力投诸精神内耗时,我们将无法应对外界的挑战和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的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疲惫、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而对于当下普遍需要大脑高速运转的现代人,这样做显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精神内耗,这也会导致个人生活与工作的混乱。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 :“危机不是在外面,危机实际上是内在的,而我们不愿意面对这一点。” 面对这种内在的损耗和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或许,我们应该从停止内耗开始,重新来掌控人生的主动权。 1. 构建全新的行为习惯 要想摆脱长期内耗的困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走出“信息茧房”、认知局限和价值观单一的迷局,去重新掌控生活,形成新的思维与行为习惯。 那些在生活中真正能持久保护我们的,不是个人的意愿或理智,而是构建起来的全新思维与行为习惯。 2. 掌握有效的仪式性技巧 有大量研究表明 :压力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一定的压力可以帮助心脏细胞再生,修复损失,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在社交场合因羞涩而受冷落之人克服社交羞涩感。但压力过大,也可能对个人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面对压力,我们可以用接纳的方法来对待日常生活。遭遇压力时,我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仪式性技巧来克服和接纳。这里说的接纳,并不代表着几句言不由衷的赞美和奉承,而是让你做一些敞开胸怀的体验。例如,你能客观地描述事实,以及为此产生的体会、感受、观察和思考,同时又不会被思维、感受控制。 在接纳的过程中,你并没有内耗,有的只是享受的过程及为此练习而取得的技巧。 3. 构建全新的认知 人们常说,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当你杞人忧天时,当你坐井观天时,你体会到的只有无尽的痛苦。但当你转变自己的认知时,你便觉得这样的想象不值一提,甚至还有些好笑。 转变自己的认识,不仅可以让我们免受一些守旧思想的侵害,更可以转变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错误的思维方式只会让我们的期望被无限放大,进而加剧我们的痛苦。 为此,一定要重建我们的认知。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跳出改变态度的误区,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了解真实的自己,我们可能不够勇敢,但我们一定渴望变得快乐。而想要快乐和美好的生活,那就别让你的美好,浪费在精神内耗中。 ★ 畅销书《格局》《破局》作家月夜生凉全新力作,写给疲惫焦虑,渴望自救的你。 ★ 坦然接受做不到的自己,从容地面对失败,然后不妥协地好好生活下去。 ★ 心理励志专家月夜生凉的这套“反内耗”攻略,助你全面提升职场发展×亲密关系×自我成长。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波伏娃、弗洛伊德、约翰·穆勒等心理学家推崇的处世之道。 ★ 本书从表现力、接纳力、社交力、共情力、自律力、领导力、适应力七大维度,帮你摆脱内耗思维,重塑内心的正能量,提升行动力。 ★ 洞悉内耗本质,培养通透思维,从此人生一路开挂。 ★随书附赠:治愈语录贴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