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如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淮山养胃 新晋作者,拖延症晚期,旅行探索达人。最大的心愿:通过美食、美景写下自己喜欢的故事。
内容简介
我叫陈子意。 如果这句话换成我亲爱的姐姐来说,她一定会下意识这么说:我是陈子仪。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别。 我一直不太看得惯她,而我的青春期震荡大多与她有关。我父母di yi胎超常发挥,生出了陈子仪这个惊天动地的大美人,他们开心得昏了头,以为自己第二次也有同样的运气。直到我出生,他们才想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古训。 其实我自认为自己并没有多差,完全是父母基因整合后的正常水平,但和陈子仪一比,我变得黯淡无光,甚至没法看。 从小到大,陈子仪因为美貌得到了很多优待,她自己却不承认这一点,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她感受不到我生活的困难,更体会不了我人生的难度系数。 美貌当然也会带来困扰,但和它的好处相比完全不值一提,更何况我承担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比重。 她的很多爱慕者都从我这里作为突破口,希望得到“情报”或者让我成为他们忠实的僚机。我一开始因为有免费的零食和游戏币乐意效劳,可渐渐地也不堪其扰。 试想一下,青春期的你每天走在放学路上被陌生人拦截,这些人中还有班里女生窃窃私语讨论的对象,你这还没来得及脸红呢,那边开口就是一句: “你是陈子仪的妹妹吗?” 一开始经历这种事,我会强忍内心的挫败感当一个无情的问答机器,后来我闭口不言转身就走,再然后逐渐麻木就变成了“你看我们长得像吗?你找错人了。” 这种情况下,碰到缺心眼的,他还会回一句“怪不得,我就说长得不像。” 这种差别对待和有色眼镜不仅来自周围人,也来自我父母。他们给陈子仪的美貌投资,给她报礼仪课、舞蹈班;对我的要求却很简单,只希望我吃好睡好,心宽体胖。 陈子仪比我大两岁,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用品几乎全是她用过的。她有很多好东西,所以不觉得它们好。可对我而言,什么好东西一旦变成二手的,那便也不是好东西了。 小时候,为了拿到du属于我的东西也反抗过,却只得到了父母一句“你能不能懂事点儿”的回应。有一次,我们一家四口去逛超市,那时七八岁的我刚和陈子仪打过一架,因为父母的偏袒在和他们冷战。他们三个亲密无比地凑在一起好像真正的一家人。爸妈商量着要给陈子仪买草莓,我心里发酸,故意别过头不看。当我再次回头时,早已不见他们的身影。 那一瞬间,拐卖儿童的案例在我脑中涌现,内心被恐惧填满,我拔腿就往家里跑,好像身后有恶人追赶一样,一路上耳边都是呼呼的风声,景观都被拉成了长长的光影。 留守在家的奶奶一打开门,看见的就是我气喘吁吁仍要号啕大哭的倒霉模样。 事情zui终以我被慌张跑回家的父母大揍一顿而告终。 我心里觉得委屈,如若他们留心我的动向,不对我视若无睹,我怎么会和他们走散?可看见哭哭啼啼的母亲和焦急慌忙的父亲冲进家门的样子时,我一下就释然了。 爱确实是有多寡之分的,它不像蛋糕,没办法严格地等分。或许我确实比陈子仪得到的要少,但我得到的却不一定少。 悟出这个道理后,我虽然还是看不惯陈子仪,但也不会像“刺头”一样作天作地了。 陈子仪一路风生水起,大学毕业进了地方电视台当主持人我毕业以后进了本地报社,成了个民生版面的记者。我非常满意这个结果。毕竟外貌平平的我能混上个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实属不易,也没什么别的期待了。 但差别待遇尚未结束,陈子仪像一座大山压在我头顶,即使阳光普照,她也要给我投下一片阴影。 陈子仪毕业工作后,从家里搬了出去。我那时特别羡慕她的du居生活,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和管教,所以被报社录取后,我的di yi个反应就是去查租房信息。 但du居这种渺小的愿望也被他们二老扼杀在摇篮里。 当我和他们说我的想法时,他们的di yi个反应是“你是不是脑子不清醒,放着家里的房子不住,巴巴地要给别人白送钱?” 我自然是不服气的,大着胆子呛声“凭什么陈子仪能自己出去住,我想出去住就是脑子不清醒呢?” “你和你姐的情况能一样吗?电视台离咱们家那么远,她来回跑多不方便。” “可报社离咱们家也不近啊!” 这个理由行不通,他们又说了个别的理由“你姐赚多少,你赚多少,禁得住你出去这样瞎花吗?” “多有多的花法,少有少的花法,再说了,再过几年,我不一定比她赚得少。你们就是偏心!” 我虽然有很长时间不再对此耿耿于怀了,但对父母的不满其实一直存在。他们心里也清楚在我身上投入的和在陈子仪身上投入的不一样,听我挑破他们的偏心,虽然心虚,但音量更高、气势更足。 “说不行就是不行!你要想自己出去住,先工作两年再说!” 我当时心里气得不行,甚至想过一走了之。可看看银行卡的余额后,我终究还是识时务地留在了家里。 没办法,人穷志短。 这样过了很久,直到现在我还是住在家里,唯一变化的只有我和陈子仪房间的双层木板床——变成了单人铁艺床。 每天晚上吃完饭,我爸妈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本地电视台晚间新闻后的天气预报。倒不是天气预报有多好看,也不是他们二老对明天的天气有多么关心,只是天气预报里的主持人是他们为之自豪的宝贝女儿。 相比之下,我们报社出的都市报孤零零躺在茶几上无人问津,我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们订阅这份报纸不过是捎带手,为了证明作为父母,他们并没有厚此薄彼。 天气预报结束,照例是围绕着陈子仪的一通闲聊。 “丫头,你和你姐这几天联系过吗?她可有些日子没回家了,是不是工作特别忙啊?” “我哪知道啊,人家日理万机的,我和她又不熟,上哪联系去。”我知道自己说话酸溜溜的,可还是控制不住。 “怎么又不好好说话了?你们是亲姐妹,你们不熟还有人说得上熟吗?” “您还是她亲妈呢,您自己打电话问问不就知道了。” “我不是怕影响她工作嘛。” 多新鲜啊,只要我七点前不到家,十几个电话就打过来了,那时候怎么没见您担心影响我工作呢? 我心里这么腹诽着,面上还是答应她“行,我回头问问她。” 我和陈子仪是非常典型的姐妹关系能不联系就尽量不联系,只要知道对方活着就好见了面也不会亲切热络希望对方过得不错,但又不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不过胜负从未变过,我也早已经认命放弃了竞争心理,只求各过各的,躲个清静。 正因如此,有时去小区楼下遛弯时碰见不知情的大爷大妈,我还可以装成是du生子女。 给她打电话需要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我手指刚放在她的号码上,手机就跳出了陈子仪的来电提醒。只有这种时候,我才真的确信我们是亲姐妹。 “明天晚上,你有时间吗?”她上来就问。 “怎么,有事?” “一起吃顿饭吧,我有个事儿想和你说。” “行。我刚还想给你打电话来着,今天咱妈和我说你好久都没回家了,你看你方便找个时间回趟家吗?这样我也有个交代,顺便还能帮我分担一点儿火力。” “这话妈怎么不自己和我说?” “这不是知道您老忙,怕冲撞了您嘛。” 陈子仪一贯高冷,懒得和我多费口舌,只说了句“知道了,我看着办,回头时间、地点我发给你。”她说完挂了电话。 第二天,我顺着她发给我的地址如约而至。 我di yi次来她预定的地方,她之前发给我时,我特意查过这家店的人均消费。我知道具体数额后,瞬间明白了陈子仪能du立搬出去住而我不能的原因。说实话,我挺好奇她到底要和我说什么,居然会选择这个地方。 水晶枝形灯照出昏黄光影,店里人影浮动,流光绰绰,私密、亲昵、促狭的私语都藏匿于背景乐声下。陈子仪朝我挥手,我向她的方向走去,竟看见席豫也在旁边。 说起席豫,他应该算是陈子仪的青梅竹马。他们两个是同岁的小区朋友,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同一个学校。在我爸妈心里,陈子仪和席豫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一桩姻缘。不止我爸妈,席豫的父母恐怕也这么觉得,毕竟两个人站在一起郎才女貌,不知情的人一看就会认定他们是一对儿。 我小时候有一段时期不懂事,总喜欢黏着陈子仪,追在她后面没骨气地求她带我一起玩。但陈子仪不喜欢我这个拖油瓶,只会把我晾在一边和同龄朋友玩得热火朝天。 席豫是她周围伙伴里唯一一个会和我一起玩的。 可能是父母都是教师的原因,他比同龄人更稳重,家教严谨又性格温和,还有点书卷气,长得也清秀俊朗。于年幼的我来说,亲切又长得好看的席豫简直是天使在人间般的存在。 ★ 新锐作者 淮山养胃 首度出版。 ★温情治愈 X 自我救赎 X 青葱成长。 ★ 随书附送精美书签×1。 ★ 如果爱意不均,那就做独属于自己的“非卖品”。 ★ 这是一本与自己和解的勇气之书。这场人生之旅,我希望你能做自己的春天! ★封面采用盛开的花束设计元素,寓意自我和解,开启绚丽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