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共同体的构筑: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研究
作者简介
王保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近期主要从事外国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撰著或主编出版《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外国教育史》《外国高等教育史》《外国教育思想史》《西方教育十二讲》《外国教育史学科地图》《中外教育简史》《外国教育通史》(第九卷)、《外国教育通史》(第十六卷)等著作和教材多部。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奠基时代”: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初步确立(19世纪后半期至1945年) “奠基时代”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成型与大学教师发展实践的推进,是建立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的基础之上的。其具体背景包括:美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对工业和商业产生重要影响;德国大学重视科学研究的观念影响美国高等教育;世俗团体逐渐出现,宗教影响削弱;人们的教育观念转变;最为重要的是,工业界、铁路运输和商业界投向大学建设的资金不断增加。 第一节 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社会背景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步入工业化时代,经济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和商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对劳动者素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最终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大学教师发展也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革新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内容。 一、美国工业化时代来临 (一)西部开发运动的推进 美国建国之初,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直到密西西比河的广阔土地大多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丛林遍布,只有人数不多的印第安人在那里生活。早年联邦政府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应当属于国家,但却不能控制和处理那里的土地,也不能颁布实施任何处理西部土地的政策和办法。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取得拥有某块西部土地的合法权利,于是很快就出现了西进的移民浪潮。 没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支持,西部移民的处境十分困难。联邦政府于1784年、1785年、1787年先后通过了三部土地法令,规定西北土地的建州原则和步骤以及出售土地的方法。后来,西部其他地区也沿用这些原则和步骤,且取得很好的效果。售地办法则存在较多问题,几经修改,最后被1862年的《宅地法》取代。它规定:每个家庭户主,或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以及取得美国国籍而又未曾使用武力对抗过美国的人可以无偿获得约65公顷(160英亩)西部公共土地,在连续耕种5年以后即可获得该片土地的所有权。之后又制定一系列处理西部土地的补充法令,如1873年的《育林法》、1877年的《荒地法》、1878年的《木材和砾石法》等,吸引了大批移民,带来了美国农业的繁荣。据统计,1860年至1900年,农民分得土地达8100万公顷。西部的农业在全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870年时,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的农业产值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6%,到1890年即增至32%。到191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5%。 从南北战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现了以畜力为主要动力的农业半机械化,并开始了以蒸汽机、内燃机为基本动力的机械化过程。1860—1900年间,农业机械和农具总值从2.46亿美元增加到7.5亿美元,农业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19世纪90年代的小麦劳动生产率比内战前提高了17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在这40年间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其总产值也从186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58亿美元。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资源基础。随着西部的开发,人们在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等地发现大量煤矿。运输事业的发展和蒸汽机的应用加速了采煤业的发展。工业方面,美国的钢产量在1867年时不足2万吨,1890年达到427.7万吨,居世界第一位;1899年美国的钢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43%,1900年更是达到1018万吨。生铁产量1890年达到92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1900年达到1379万吨,占全世界总量的1/3。1859年,首先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发现了石油。不久后,在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发现新油田。后来又在西弗吉尼亚、堪萨斯、加利福尼亚、田纳西、俄克拉荷马等地发现了石油。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增加到1900年的6360万桶,到1914年更达到26500万桶。之后又开采出铁、铜、铝、铅、锌、镁、石灰、硫黄等多种矿物。 西部土地的开发使得大量人口向西流动,大量移民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铁路运输将全国的经济接连在一起,而迅速扩大的资源基础为19世纪下半期美国工业的迅速增长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开始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成为这次新的工业革命的先声。随后,电灯、电话、电报、电车、电钻等一系列与电有关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改变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美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取代了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到19世纪末,美国基本完成近代工业化,赶上并超过了世界最先进的工业国家。其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 1. 国家大力扶持科学技术事业 美国特别重视本国的技术发展和革新,大力发展本国的科学技术研究事业。1863年,联邦政府建立了国家科学院,19世纪80年代在全国各州设立工业科学研究所和农业试验站。此外,联邦政府还专门制定专利法鼓励个人的发明创造。1860—1890年间,在联邦政府登记获得专利权的技术发明就达44万项之多。在这个时期,工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层出不穷,几乎在所有生产领域都可以找到大批的发明家。农业方面,发明的新型机器有蒸汽机发动犁、播种机、收割机和拖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又引进柴油拖拉机;交通运输方面,改善钢轨、车厢、气闸、桥梁和公路建设等设施;工业方面,出现了冶炼钢铁的新工艺、电力的应用、食品加工和纺织机的改进等。 2. 电气领域的科技成就显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不仅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发明了避雷针,还创造了“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词汇。1793年,伊莱?惠特尼(Eli Whitney)发明轧棉机,使美国南部大片种植棉花成为可能;1829年,约瑟夫?亨利(JosephHenry)改进了电磁铁;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Samuel Morse)发明电报,推动了通信事业的发展;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于1876年发明电话;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改进了白炽灯,并且于1882年利用当时最大的发电机建成了第一座大型发电厂。 3. 科研机构和科学组织数量不断增多 一批科学研究人员开始出现,民间科研机构不断增多。1743年,富兰克林创办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该学会的宗旨是促进新世界中“有用知识”的传播。1785年到1815年,美国的科研机构增加了4所,而从1815年到1825年的10年时间里,科研机构新建15所,到1865年已经增加到36所,并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组织。如1816 年,哥伦比亚鼓励艺术和科学研究所成立;1846年,著名的史密逊研究所成立;1848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成立;186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仅在19世纪,美国就成立了407个科学学会和专业组织,其中315个是在1860年后建立的。 …… 这是一本探讨美国大学教师职业变化发展的书。 这本书很有趣。透过它,我们能看到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局面:步入工业化、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土地扩张、一战、二战、”冷战“、经济危机…… 这本书很有启发性。职业话语体系的构筑植根于时代的土壤,美国大学教师职业在时代的浪潮中几经变化,但其试图解决的问题万变不离其宗:大学教师的职业使命应该是什么?大学教师应该接受怎样的考核?大学教师如何获得职业发展?…… 这本书很有现实意义。上面这些问题或许得到过暂时的解决,但社会环境的变化又不断推动新问题的产生。历史提出的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或许也无法回避,了解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曲折变化的历程,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