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简史(第2版)/世界史图书馆
作者简介
孟钟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20世纪世界史、德国现当代社会史和**化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兼任**历史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德国史学会秘书长,上海世界史学会副会长等。出版《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德国简史》《寻找黄金分割点: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研究》《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等专著多部。
内容简介
*耳曼人的来源和分布 “*耳曼人”(英语“German”,德语“Germanen”,拉丁语“Germani”)一 词由罗马人或高卢人创造,指生活于古罗马北部的外族人,但其**含义至今不明。后人根据词源学推测,“*耳曼人”或许有“投*者”“令人生畏的好战的 战士”“邻居”“喊叫者”或“山地人”等意思。当然,古罗马人并非在严谨的人 种学意义上使用该词,其指代范围也有伸缩性,以致各种诠释既有道理,又有 相互矛盾之处。 根据现代学者的分析,*耳曼人是所谓“雅利安人种”*西的一支,属于印 欧语系*耳曼语族。其基本特征是金发、碧眼、高鼻、体形高大。公元前 2000年左右,*耳曼人生活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兰半岛一带。公元前 6 世纪起,一部分*耳曼人开始南下,经丹麦,逐渐散居在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 的广大地区。 *耳曼人是一个集合概念,由众多部族构成,主要分为三支:(1)西*耳曼人,他们生活于莱茵河与易北河、北海与多瑙河之间,如法兰克人、盎格鲁 人、萨克森人、黑森人、图林根人、阿勒曼人等;(2)东*耳曼人,他们主要生活在威悉河以东地带,如哥特人、勃艮第人、汪达尔人和伦巴第人等;(3)北*耳曼人,他们主要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丹麦,其中一部分后来以诺曼人或维金人的名称在欧洲各地出现。 *耳曼人的部族生活 在公元元年前后,*耳曼人的生活带着原始、朴素和野蛮的气息。他们已开始定居生活,偶尔采摘野果,会种植谷物、豆类和蔬菜,蓄养禽畜,打造简 单的铁制工具。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小作坊陆续出现。个别地方的铁制产品 与船只已被用来出口罗马,但*耳曼人却无商品意识。他们不会、也不愿制造金币,贸易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然需求,或向罗马人支付贡金。男子都是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生活中尊崇*营生活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女子十分 支持男子的战斗精神,甚至接***作为聘礼。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耳曼人 的营养水平远远低于罗马人,他们的预期寿命也不高。 此时,*耳曼人正处于一连串社会转型中。一方面,母权制让位于父权 制,男性角色*益突出,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低。女性充当祭司的现象屡 见不鲜,母系亲属(如外甥)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子女。一夫一妻制流行, 偶尔也会出现妻妾成群的现象,不过庶出者没有继承权。 另一方面,氏族社会逐步向**过渡。家庭是*耳曼社会的核心,若干家庭组 成“百户”(Hundertschaft),若干“百户”构成“郜”(Gau),全部 “郜”集合为“部族”(Volksstamm),一些“部族”可以联合为“部族联盟”(St?mmeverb?nde)。这种由血缘关系形成的共同体遵循原始的**传统。部族全体大会(Volksthing)决定所有重大事件,部族首领负责*常事务与对外征战。人们均分田地,并定期重新分配。这种集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为一体的血 缘共同体模式,后来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作“*耳曼公社所有制”或“马尔克 公社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社形态逐渐解体,*耳曼人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部族首领的权力增大。在亲兵构成的扈从队(Gefolgschaft)的拥护下,他们开始自称为“王”,其家人成为王族。为他们服务的*事将领和管理者构成了首批贵族。王与贵族拥有分配特权,自由民的决定权和分配权*到贵族的压制,半自由民(如仆从)和无权者(如战犯和奴隶)的社会地位*低。 鸟瞰德意志历史全景,深度了解德国的野蛮与文明、独裁与开放、苦难与繁荣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