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后视镜(5)](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1106/19/20201106194031956.jpg)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8.98
折扣购买: 羊城后视镜(5)
ISBN: 9787536082601
英国工程师考察水源 19世纪末,广州人的用水形势每况愈下。当时有 人说,羊城是“岭南一大都会,闾阎扑地,屋宇连云 ,街巷纵横,沟渠密布,向无源泉流注,所食井水比 污秽渗漏之余”(《羊城源源水局记》)。清光绪六年 (1880年),广州因为饮用了不干净的井水而中毒身亡 的人曾有五千多,以今天的眼光看,属于特大恶性事 件,地方官员却束手无策。两年后,即1882年,南海 人何献墀聘请了英国工程师柯则域来穗。柯则域第一 项工作是要计算广州人每天的用水量,事关日后一旦 开办水局,供水的多寡以及铺设水管的大小都与此有 关。但古人或自家用井,或到远处挑取,故用量难以 统计。柯氏观察广州人平时的用水习惯,参考欧美各 国每日每人20斗至60斗的用水量(每斗6斤4两),用了 一个估算的方法,得出广州人每天每人用水大概在10 斗至15斗之间,全城用水则约一千万斗。柯则域登上 白云山测量各溪水的流量,发现各溪每天大约出水80 万斗,连1/10都不到。而后他又考虑过在白云山筑 塘贮水、开井取水等方法,都远远解决不了。最后, 柯氏确认,广州增埗的琉璜坑最适宜建筑滤水塘,这 里的水质比泰晤士河还好。加上采取过滤隔清的方法 ,源源不断的珠江水可以充足供应。 根据柯则域的考察报告,何献墀决定向社会集资 兴办一个水局(即自来水公司),名日源源,祈求源源 不断。当年水局在全市张贴告示:“本局拟创办水喉 ,不拘城厢内外俱能引水到屋,以供日用,每年每户 仅收银三五员(元)耳。惟户口繁多难以核算,或各街 欲设水龙以备不虞,似较胜于水车拥塞街巷,并可省 养车之费。请于七月初一日起至八月十五日止,如欲 用水者早到十八甫林宝阁机器书局先行挂号为实,俟 各街各约各行铺户公馆住眷所认甩水之家多寡核有成 算后,即行集资100万1元,分作10000股,每股科本 银1007元正,于挂号取股日交足。” 从布告中,当时并无“自来水”一词,只称之为 “创办水喉”“引水到屋”。可惜,源源水局以民间 集资经营自来水业务的计划并未获得成功,但柯则域 细致入微的考察成果并没白费。23年后,成立的广州 自来水公司决定在增埗建设水厂。自来水公司创立于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月,两广总督岑春煊拨官 款六十万两,另招商股九十万两,共计银一百五十万 两。地点选在水质最佳的增炒,以汽油机抽引江水, 入储水池滤清,提上位于长寿大街(今长寿路)的西关 水塔,贯入各路水管。1908年6月,增埗水厂开车试 水,8月行开水礼,大功告成。自来水介入百姓生活 有资料表明,刚开的自来水受到许多老百姓的抵 制,他们用的井水是免费的,何必多此一举?官府还 派人去动员接水,收效也不大。然而自来水毕竟是新 生事物,它以强势进入百姓的生活中。 1916年,广州市的自来水完全改归商办,水厂设 置仍然简陋,供水量仅够6000户左右。民国广州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