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64.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海外汉学译丛 器成天下:中国瓷器考
ISBN: 9787559843531
奥图·德·萨代尔(Otto du Sartel),1832年生,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收藏家、学者,对东方器物有深入的研究。 译者:刘婷,1988年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现居美国从事翻译工作。
来自东方的瓷器在我们 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欧 洲日常进口的商品中所占 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瓷 器被随意摆放在各类集市 上以低价出售,逐渐占据 了我们的居所,也对本国 工厂烧制出的器物构成了 不小的威胁。一些收藏人 士对于人们这股莫名其妙 的狂热感到难过,在他们 眼中,这些来自日本或中 国当代烧造的器物,通常 带有拙劣的仿古纹饰,轮 廓显得笨拙,总体而言不 够高雅。本来很匀净的釉 面被暗淡的蓝色、混沌的 黄色或深粉色所掩盖,使 得瓷器整体的色调苍白而 又沉闷,更加无法补救的 是其器型的呆板与俗气。 可能对于那些容易被时 尚风潮左右的人而言,这 股风潮自然带有的霸道气 势会影响其理性的判断, 因此掩盖住瓷器自身的魅 力。因此,近期生产的东 方瓷器虽不乏买家,实际 上却缺少那些真正懂得欣 赏它的人。东方瓷器让那 些迷恋东方情调同时具有 丰富想象力的人感受到了 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他们 认为瓷器将绚丽的色彩、 丰富的层次与奇异优雅的 外形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1878年世界博览会举 办之时,我们可以轻松注 意到,中国当代烧造的瓷 器质量发生了滑坡,尤其 是和中国古代瓷器所达到 的较高水平相比,当前的 颓势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这一情况不禁令人扼腕叹 息。那些代表中国出席博 览会的委托人也不得不公 开承认了这一事实,尽管 他们受到中国委任,应替 瓷器发声,同时也当捍卫 瓷器烧造所涉及的巨大产 业链。博览会官方目录有 关中国的部分也承认中国 的瓷器产业正在全面退步 。目录上给出的解释也完 全出于商业上的考量:“中 国古典瓷器,无论是从其 精细的工艺还是从其典雅 的外观而言,都可完全超 越当今生产的瓷器。为满 足当前人们不断增长的需 求,现如今的瓷器都需要 快速烧成。此外,一些著 名的颜色釉秘密配方已经 无处可寻。并且,16世纪 、17世纪的花瓶售价至少 需要25000法郎,而现今那 些最精美的器物几乎是所 有阶层的人都可以承受得 起的,甚至人们有时可以 在穷苦家庭里看到较为大 众化的瓷器。” 这样坦诚的说辞仍旧难 以促使瓷器爱好者们下定 决心将当代瓷器移出他们 的玻璃展示橱。而本书则 将当代瓷器搁置一边,仅 仅关注乾隆时代(1796) 之前生产的器物。多年来 ,正是那些古典器物,一 直被收藏家追寻着、欣赏 着。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一 大类,并将这一类瓷器命 名为“古代瓷器”。 有时人们会说:“这件瓷 器出自当代,那一件来自 古代。”在这些简单的论断 之外,人们通常还会加入 一些针对瓷器外形、装饰 的总结性描述,并且相信 列举这些细节便已经足够 。有时,某件瓷器展现出 一些古代的特征,令人有 所怀疑,然而却没有人敢 于断言。类似的情形还比 如,一件瓷器看起来不怎 么古老,但是人们却能断 言它烧造的具体时代。对 于这种本应使用科学纪年 来表明的事情,却简化为 如此泛泛的概述方法,请 各位不要感到太可笑。要 知道,对于业余人士而言 ,在烧造于中国的瓷器上 找出一些能透露年代的痕 迹实在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情。要知道,中国古代瓷 器烧制曾经走过漫长的岁 月,创烧于很久很久以前 ,然后一直持续至上个世 纪。所以,那些可怜的瓷 器爱好者们便仿佛被置于 一片混沌当中,在这关乎 当代与古代的广阔鉴别世 界中自由闯荡,但是混沌 状态的好处是,爱好者们 极少受到任何前人判断的 干扰。 P3-5 1. 此书在1882年一举获得汉学届的最高荣誉“儒莲奖”。本书是儒莲奖早期获奖作品中唯一的关于中国器物研究的著作。 2. 西方人对瓷器的推崇直接导致了西方“中国热”现象的出现,目前国内并未有反映19世纪西方瓷器研究的书籍。 3. 18、19世纪欧洲出版了不少对于中国哲学、文学以及语言的研究性书籍,然而西人对于中国器物——尤其是中国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