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于谦--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作者: 元伟|责编:董邦冠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3.10
折扣购买: 于谦--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ISBN: 978710115400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济世之才 家族希望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 (1398),四月二十七日 。时值初夏,天气还未至炎 热。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清 河坊太平里,于宅。 “哇——” 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 了正午的沉寂。于彦昭在产 房外焦急地踱来踱去,手搓 个不停。很快稳婆出来报喜 道:“恭喜于老爷,是个公 子!” 于彦昭这才喜笑颜开, 松开了攥紧的汗手,快步奔 上台阶。他心想,于家累世 官宦,虽然自己功名不显, 但这个孩子必定不同凡响! 稳婆抱出孩子的一刹那 ,于彦昭迫不及待地“抢”了 过来。襁褓中的婴孩脸色红 润,肌肤丰盈,哭声中气十 足,就连抱起来也感觉比一 般的孩子沉些。于彦昭想, 这孩子看着气色红润、体格 健壮,莫非真是家族的希望 ? 于彦昭的父亲于文大在 洪武初年做到了工部主事, 在乡里也是个很受尊敬的人 。他热衷于搜集历史上的忠 烈人物事迹,经常讲给家里 人听,教育孩子向他们学习 。于文大特别崇拜宋末名相 文天祥,每当讲到文丞相慷 慨赴死的忠烈故事,便悲从 中来,浊泪翻涌。久而久之 ,他又觉得颇不尽意,索性 在家里挂起文天祥的画像, 带着家人四时祭拜,晨昏叩 酋,很是虔诚。 从于彦昭记事起,父亲 于文大就给他讲了很多英烈 人物的故事,自然也讲到了 对于氏子弟的期望。于文大 一再期盼,于家的子弟当中 ,能出现文天祥这样的英雄 人物。 于彦昭沉浸在遐想中, 一时没有回过神来。响亮的 哭声,将他从浮想中拉回现 实。他醒了醒神,端详着怀 中的孩子,越看越欢喜,宠 溺地点着孩子的鼻头,哄了 又哄。 于文大添了孙子,老脸 上的褶皱舒展多了,逢人便 夸孙子伶俐。于彦昭喜得贵 子,兴奋了好些天,一想到 这孩子将来能继承家业,便 浑身充满了力量。 这个孩子也争气,生来 就身强体健,能吃能喝,长 势飞快。若说有什么短处, 便是性格太刚硬了些——他 从不轻易哭喊,但一哭就哄 不住:坐卧饮食,须得顺着 他来,不然就要发脾气,哄 也哄不住。 “真是个臭脾气啊。”于 彦昭很不情愿地换着尿布, 嘟哝着。 到了取名的时候,祖父 于文大早已定下主意:“就 叫‘于谦’吧,‘谦逊’的‘谦’。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不如给这孩子起名‘于谦’ 。” 一代忠臣名将于谦,就 这样开始了他的人生。 幼年的于谦,虽然还是 个孩子,却生得天庭饱满, 双目如炬,鼻准丰隆,说起 话来果决干脆、掷地有声, 俨然是个小小男子汉。论相 貌、仪表,在同龄孩童中绝 对是最亮眼的那个。 属对敏捷 于谦五岁时,家里安排 他到私塾读书,跟着先生们 吟诵蒙书,识文断字。他过 目成诵,刚学的文章,便能 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而且他 反应也十分机敏,最爱做对 子,常常令出题的先生大感 意外。时间一长,于谦神童 的名声不胫而走,也惹得一 些好奇的人总想“刁难”他。 一次出行,经过癸辛街 时,同行的一位先生灵机一 动,对于谦说:“于谦,都 说你擅长对对子,考你一下 如何?” “您请讲。” “适才正好路过癸辛街, 不如就以此街名为上联,你 来对个下联。” 于谦开始搜索自己的知 识库存。他心道,这“癸辛 街”是杭州有名的街道,因 为朝着癸、辛(东北、西北 )方向而得名。宋代有个叫 周密的大学者就在这里住过 ,写的书就叫《癸辛杂识》 。看来,“癸辛街”这个上联 ,字面有干支,还对应着现 实中的场所,真的很难对上 。 于谦眉头紧锁,肉乎乎 的小手在脑袋上抓了几下, 陷入了沉思。过了片刻,他 忽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 “子午谷!” 话一出口,出题那人便 呆住了。原来,这“子午谷” 在秦岭中也是个有名的胜地 ,据说是西汉末年王莽开辟 的,一度成为连通南北的重 要通道,“子”“午”的意思就 是指向北方和南方,因此得 名。 见众人不做声,于谦眼 睛骨碌一转,索性给大人们 上起课来了:“待我说与各 位听。三国时期魏蜀两国交 战,蜀国大将魏延想出‘子 午谷奇谋’,想经过子午谷 突袭长安。正因如此,子午 谷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唐朝 时杨贵妃想吃荔枝,也是穿 过这条峡谷送往长安的。这 些故事,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 大人们听他这么说,都 乐了,竞相夸赞。用“子午 谷”来对“癸辛街”,确实令 人拍案叫绝!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