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郑州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留点回忆给自己
ISBN: 9787564593193
一诺五十年 ——一个回乡知青和 一个下乡知青的故事 引子 一个是城市下乡知识 青年。 一个是农村回乡知识 青年。 两个人于1968年相识 ,一见倾心,互称兄弟, 彼此以“你帮我照顾爹娘 ,我帮你照管父母”为诺 言,由此引发两个家庭, 继而引发两个家族,直至 扩展到两家三代人友好交 往,诚信守义,一诺五十 年不改初心。这个发生在 河南郑州的真实故事,在 中国知识青年群体特别是 老三届群体中似乎并不多 见,甚至带有一些传奇色 彩。 当年那个下乡知青, 名叫冀建山。如今他已经 去世二十四年,很不幸, 他无法开口讲故事了。而 那个回乡知青便是我,如 今已经年逾古稀,再不讲 这个故事,便永远不会有 人知道,世问除了梁山伯 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还 有我们这两个当年穷得捡 烟屁股抽的痴心汉,守着 一份诺言终身不悔的故事 。 故事的开头就从抽烟 说起…… 一 初次见面,他不习惯 握手,只是不由自主地揉 搓着双手,很腼腆地微笑 。他说他姓冀,北田共那 个冀,全称冀建山,同学 们都叫他老冀。他是山东 泰安人,郑州铁路一中的 下乡知青,如今来这里插 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 再教育。作完自我介绍, 他从屁股后面的裤兜里摸 出一盒香烟,自己先噙到 嘴里一支,然后递给我一 支,点上火就不再说话, 只顾大口大口地抽烟。 “听说你会刻钢板?” 他点头,同时抽了一 口烟。 “用蜡纸刻字,油墨印 刷?” 他依然点头,又抽了 一口烟。 “一次能印一百多张, 是这样吗?” 他再次点头,又接上 一支烟。 “那你明天就不出工了 。”我说,顺手将快要燃 尽的烟头掐灭,“到大队 部刻钢板,印简报,然后 发送到各个生产队。” “那……我们的队长同 意吗?”他犹豫了一下, 吐了一口烟圈儿,“不给 我记工分咋办?” “放心吧,大队会通知 你们队长的。”我笑着把 我那八分钱一盒的赖烟递 给他一支,“不按天工, 按月记工分,满勤!咋样 ?” 他听罢,突然伸出双 手攥住我的右手,将我的 右手握得生疼生疼。我知 道他是感激,只是没有把 话说出口。刚从大城市下 来的小青年,嫩胳膊嫩腿 的,每天锄地翻土,十有 八九肩膀肿疼,手上磨泡 都是正常的。这下让他坐 到办公室里写字刻蜡纸, 当然要比扛锄头下地干活 儿舒服多了。 “你不用感谢我。”我 抽了口烟,对他说,“这 事是县里的驻队干部、公 社的驻队干部和大队干部 一起商量好的,只是让我 帮助物色一个人选,能够 刻字印报就可以了。” “是吗?”他有点怀疑 自己的能力,深深地吸了 一口烟,认认真真地咽进 肚里,“我,能行吗?” “当然。” 我说这话时很自信。 在作出这个选择之前,我 曾对多名下乡知青做过考 察,优中选优就选中了冀 建山。他有三大优点,别 人不及。一是人老实,不 爱说话;二是字写得好, 不但能写隶书和楷书,还 能写艺术字;三是会拉二 胡,累了闷了就拉二胡消 遣,揉音、颤音、指滑音 都玩得纯熟溜转。当然也 有缺点,那就是烟瘾大, 吸烟能像喝酒一样把自己 吸醉。吸烟吸醉的样子有 点儿像打摆子得了疟疾, 浑身软绵无力连眼睛都睁 不开,人像瘫了一样坐不 稳站不牢。不过传说他醉 烟的样子我没有见过,只 知道他家里每月给他寄两 条烟,作为定量供应,抽 完了就不能再买,个别时 候他急了就会捡烟头吸。 男人有癖好才算有个 性。 他的个性就是执着和 认真。 无论做任何事情,他 都很专注,不做到最好不 肯罢手。这就是我喜欢他 的真正原因。第一次遇见 他,看他清澈的眼神,看 他腼腆的笑容,看他说话 的沉稳,看他走路时扎实 的步态,我就知道找对人 了,找到可以信任的朋友 了。这种朋友,是那种可 以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的知 己。他给人的感觉,是那 种不用设防的纯真,是那 种不仅可以共甘苦而且可 以共患难的坦诚。 “以后咱俩就是伙计了 。”临分手的时候,我又 递给他一支烟,一边点烟 一边交代工作。当时我作 为回乡知青,被工作组安 排做宣传工作,协助做好 下乡知青的管理工作。那 年我们大队是全县农业学 大寨的先进典型,又是知 识青年管理的模范单位, 县里派出工作组,公社抽 调专职干部,专门到我们 大队蹲点,帮助总结经验 。工作组要我选个助手, 于是我便找到了冀建山: “领导安排,要求我们尽 快办个通讯快报,我负责 编写文章,你负责刻字印 报,希望合作愉快!” 那年他不满十八岁, 初中的老三届。 而我刚刚二十岁,高 中的老三届。 因为我比他年长,所 以他便叫我“杨哥”,这称 呼后来传给他的弟弟和妹 妹,而目一叫几十年不改 口。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