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精)
作者简介
无
内容简介
彭刚:这里遇到一个道德困境。您多次提到,您 有个同事叫杨超,当年和张岂之、林英、李学勤等先 生一起是侯外庐先生《中国思想通史》编写班子的助 手,对他的才学和人品您有很高的评价,可是在清查 “五一六”时,他却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自杀了。 记得您曾经发出过这样的疑问:历史的演进为何要以 牺牲人类自己最优秀的分子为代价?后来您对康德及 其伦理学的兴趣,是否就出于这样的困惑? 何兆武:前几天我见到张岂之,他也说起,杨超 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很是可惜。北大有一位教授, 现在已经去世了,他的学生写文章纪念他,里面谈到 他说自己在“文革”中其实没有吃多大亏,因为他的 哲学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是,不吃眼前亏, 就多少得要牺牲原则,不吃眼前亏是不是就得跟着形 势走,这就碰到一个很大的伦理学上的问题。 人要英勇,可是大家都那么英勇了,都牺牲了性 命,也未必好。推而广之,可以想想“文革”期间作 假证的问题,比如说批判你是“五一六”,大家都跟 着批判,说你是“五一六”,说你怎么怎么反动透顶 ,这当然不对。可是你一个人站出来说,我不是“五 一六”,我也不知道谁是“五一六”,你能不落得个 替坏人开脱的罪名吗?像我们学部抓“五一六”的时 候,第一个被抓住的并不是“五一六”,工宣队的人 也知道他不是,而是他贴出了一张大字报说:哪里有 这么多的“五一六”?马上就被扣上罪名——“破坏 运动”。我们历史所,我估计当时涉及的人有一半左 右的青年。有个同志在会上声称,我们所百分之八十 的人都是“五一六”,明知道不可能是事实,但是你 不能反对他。你不能说哪里有这么多、最多不过是百 分之一二十吧,那么你马上就是破坏运动了。 彭刚:您自己好像是因为样板戏的问题在“文革 ”时进了牛棚,您是不太赞成的? 何兆武:我不是反对样板戏,只是觉得用京剧古 典形式来表现现代戏不合适。我觉得京剧那种形式, 必须是穿着戏装表达一种相应的情景。梅兰芳早年的 时候也演过一些当时的时装剧,但是到后来就不演了 ,专演古装戏。古典的形式只适合于古典的内容。我 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文革”期间,这个事情也成了我被关进牛棚的 罪状。那时罪名都很可怕,比如还有一条罪状是我吃 面包是“崇洋媚外”,我很奇怪,吃面包也可以成为 罪名,难道无产阶级革命派都没有吃过面包?实际情 况是当时我们单位的食堂开饭是十二点,但是我按时 到了,师傅就跟你说饭没有了,明天早点来,于是十 一点半就得去排队,不然就没了。我想着排那么长时 间的队不值得,就自己带面包去吃。 当时被关进牛棚,我有两条主要罪状:一个是恶 毒攻击“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其实我没有恶毒攻 击过她,只是觉得用京剧形式演现代故事性质的样板 戏,不太合适。另外一条是“为中国复辟资本主义招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