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平)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平)
作者: 责编:戚新蕾、朱恺迪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70.00
折扣价: 45.50
折扣购买: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平)
ISBN: 9787532189458

作者简介

《咬文嚼字》杂志为全国知名社会语文类期刊,创刊于1995年,月刊。《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杂志入选全国“百强报刊”、“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是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优秀期刊。每年杂志公布的“十大流行语”和“十大语文差错”在社会上反响热烈,引起广泛关注。

内容简介

后浪奔涌 ◎旦增卓嘎   “后浪”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比如职场遇上玲珑后辈,往往会听到“后浪前途无量”的夸奖。这个时代,年轻人都免不了被评价是否配称为“后浪”。那么“后浪”到底是啥意思?就让我们一同探索它的“前世今生”吧! “后浪”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宋代,最早见于刘斧所编的《青琐高议》:“长江后浪催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后世的文章也常常引用此话,自此“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古训诞生,“后浪”就被广泛用于描述人事或情势的不断变革、推陈出新。 那么“后浪”是如何在公众视野中“走红”的呢?2020年五四前夕,B站(哔哩哔哩网站)推出献给新生代青年的主题宣传片《后浪》,后该片登陆央视黄金时段。该片抨击了“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并传达出对青年一代的强烈期许。凭借其话题的争议性和极高的点击量,“后浪”一时成为网络空间热议的话题。而被主流媒体推送后,“后浪”的意义开始错综复杂地流动起来。媒体笔下的“后浪”通过构筑新的身份观念,赋予“后浪”群体以积极特征,并通过情感动员倡议“后浪”汇入社会前进的洪流。这种主流媒体加网络途径的共同发力加速了“后浪”词义的凝集,使其由一个定中结构词组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指称“年青一代”的新词语。同时,也脱离了初始语境的限制,可以单独用来指代新生事物、新生群体。 “后浪”之外,“后浪奔涌”也成为一个流行语,它把周而复始的代际更迭现象,重新定义为拼搏向前、乐观向上的社会象征,更好地体现了“后浪”中蕴藏的上进心。 但是“后浪”走红之际,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宣传影片中出现的青年人不都具有典型性,并不能作为普通青年的代表,由此引起了不少争议。“后浪”的内涵也发生了另一个方向的变异,引申为生活质量更加优越、拥有更多选择权利的富有家庭中的青年人群。不少网友戏称:“有钱人家的孩子才配叫‘后浪’,我们只是茫茫众生中的穷苦孩子罢了。” 由此不难看出,“后浪”一词产生了两个意义倾向:一是象征奋力拼搏、积极向上的年轻一代,带有褒赞情感;二是象征家庭富裕、生活优越的年轻一代,带有调侃语气。这种两极分化,前一方面反映了乐观主义的宣传基调,后一方面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嘲弄,都是大众心理在网络空间的投射。 不管怎么说,“后浪”都逐渐变成了一个身份标签。对于年轻人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自己属于哪一种“后浪”,而在于能否借助“后浪”的流行,端正生活态度,明确社会定位,以实现发展自我、创造价值的人生目标。 这是《咬文嚼字》杂志2023年度合订本(平装)。《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此次合订本,在原来出版的杂志上进行了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