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王门思想研究

泰州王门思想研究
作者: 朱义禄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1.70
折扣购买: 泰州王门思想研究
ISBN: 978780770366201

作者简介

朱义禄,浙江宁波人。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市哲学学会学术顾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组专家。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78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师从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1981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先是在华东理工大学任教,1985年调入同济大学,2004年退休。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明清哲学与近现代思想史。出版个人专著《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黄宗羲与中国文化》《玄学思潮》《颜元李塨评传》等十余部。

内容简介

以平民出身而开创一个学派,且对后世有深邃影响的思想家,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三个人。 一是唐代的樵夫慧能,他是禅宗南宗的 创始人。以“自心是佛” “顿悟成佛”为宗旨的禅宗南宗,及其 门下的五家七宗,成为晚唐以后佛教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宗派。 一是 被胡适称为“农夫哲学家”的农夫颜元,在清初创立了以“习行” 为核心的颜李学派。加上“李”字,因其学生李塨一生以光大师说 为己任。这一学派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一是泰州王门的缔造 者,明代的灶丁王艮。从周海门称王艮为“东海圣人”始,到梁漱 溟在抗日战争爆发时无法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结束止,王艮开创的泰 州王门影响前后持续了近四个世纪。这三个人的共同特点是, 一是 文化水平低,惠能是个文盲,王艮只有初小水准,颜元高一些,相 当于今天的初中。二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受传统观念框架的影 响亦少,所以他们的学说能不囿陈说而富有开拓性。 一如邹元标所 言:“惟不事《诗》《书》 一布衣,此所以得闻斯道也。盖《诗》 《书》者,理义见闻缠缚胸中,有人大告之以心性之学,彼曰: ‘予既已知矣。’以泰州天灵皎皎,既无闻见之桎梏,又以新建明 师证之, 宜为天下师也。”①意思是说, 王艮没有正规学习过《诗 经》与《尚书》,又没有“理义见闻”等框架的束缚,更无“大 人”对他传授理学家那套“心性之学”,加上王艮的天资聪慧,这 些条件让王艮成为自成体系的大思想家。邹元标的话是有道理的。 从古往今来的情况言, 一个领悟能力较强的人,其文化水平愈是低 下,其所受系统教育愈少或者没有,其受传统的观念影响就愈少, 就愈能得出超越前人的睿智卓识来。王艮有这样的造诣,原因是有 多重的,但邹元标所说的因子,是有重要作用的。 第一节 王艮的生平与著作 王艮(1483—1541),原名银,字汝止,泰州安丰场(今江苏省 东台县)人。据王艮的长孙王之垣说,他们的始祖王伯寿是在洪武 年间依据诏令,从姑苏(今苏州)迁到安丰场,由此开始了世代的 煮盐生涯。王之垣讲了原因却虚与委蛇,令后人猜疑不已。据王艮一族的后代王佩玲女士对我讲,王艮的六世祖王伯寿是一个儒生, 在张士诚军中充当过幕僚,为张士诚出谋划策过。朱元璋在与元末 群雄争斗中,同张士诚争斗最为激烈。朱元璋动用了几十万军兵, 花了八个月时间才把苏州攻下。朱元璋对此事很是恼火,迁怒于当 地居民,把大量苏州居民,从富饶的江南迁移到贫穷的江北,这是 一种惩罚手段。先祖情况的剧烈变动,是由皇帝的命令所致。在皇 权至上的古代社会里,王之垣纵使知道了真相也是不敢明言的。儒 生与灶户的社会地位相差是很悬殊的。灶户在明代与囚徒相似,明 代规定灶丁缺人时,就用囚徒来替代。 一旦成为灶丁后,就不能变 更为其它户籍。安丰场靠近淮河入海处,是两淮地区最大的产盐地 之一。两淮指淮北与淮南,淮南指泰州,淮北指淮安和通州。两淮 都设有转运盐使司,其中一个分司设在泰州,治所在泰州东台。王 艮的始祖王伯寿、二世祖王国祥、三世祖王仲仁,都是盐场的百夫 长。四世祖王文贵、五世祖王美僖,均以煮盐为生。六世祖王守庵 为王艮的父亲,煮盐是他父子的职业。煮盐的经历对王艮“身本” 论思想的形成,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其子王襞把他的一生分为三个 时期:“其始也,不由师承”(从孩提至37岁)、“其中也,见阳 明翁”(38至46岁)、“其晚也,明大圣人出处之义”(47岁至58 岁)。① (一)“贩盐为务”与“天坠压身” “不由师承”的期间,王艮是以贩卖私盐与无师自学度过的。 他受过四年的童蒙教育,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学习。大约11岁以 后,就参与煮盐的事务了。19岁至25岁,随父王守庵从水路、陆路 三次贩盐到山东出售:“客山东,奉守庵公命,商游四方。先生以 山东阙里所在, 径趋山东。”② 由于他善于经营、懂得管理、擅长 理财,自是家道日裕,成为海滨地区颇有财力的富户,这为他专心 致志地从事学习和传道打下了经济基础。25岁时,“客山东,过阙 里谒孔圣及颜、曾、思、孟诸庙,瞻拜感激,奋然有任道之志。 孔学堂文库》主编: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 《孔学堂文库》 是由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和孔学堂书局共同策划和出版的大型学术研究丛书,主要出版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涵盖哲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专著。2015年,丛书项目启动以来出版了近40种海内外学者的学术新作,多种新书即将出版。作为孔学堂书局长期打造的品牌学术图书,本丛书的出版得到贵州省新闻传媒出版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和贵州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