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下的拉萨(一座文化城堡的历史脉迹)

金顶下的拉萨(一座文化城堡的历史脉迹)
作者: 韩敬山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金顶下的拉萨(一座文化城堡的历史脉迹)
ISBN: 9787807660903

作者简介

韩敬山,满族,1974年11月生人。 jingshan@xinhuanei.com

内容简介

我的拉萨探寻之旅得到了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次旺仁钦和韦素芬两 位前辈的指点。当我把寻找八廓街上噶厦时代的警察局和驻藏大臣公署的 消息告诉他们二位时,他们脱口而出说:“知道!我们带你去。” 2007年11月2日的黄昏,我们三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走进冲赛康的胡 同,突然次旺仁钦抬手一指说,这就是当时噶厦时代的警察局。我抬眼望 去,遗憾的是一点历史的痕迹都找寻不到。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在来 往商贩的叫卖声中,开始给我讲述这座房子的历史。 次旺仁钦说:“这座警察局当时只有两层楼,实在记不清楚是什么时 候给拆掉了,目前所见的是新建四层楼。其实这里还曾经做过扎康即驿站 ,也做过尼泊尔商人的住宅。” 虽然今天我们距1923年只有80多年时间,但当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在 拉萨建立了警察局,组织了一支警察部队,用以维护社会秩序。我们正沉 浸在历史的氛围中时,一个看上去只有10岁左右小孩突然拽住我说: “叔叔,要不要DVD碟片?”就这样,我被这个小孩拉回到现实中。 当年三驻藏大臣曾在拉萨付出了生命 我边走边和次旺仁钦交谈,我问他,对于清王朝,18世纪中叶是否是 重大的转折点。他说:“清政府为治理西藏摸索了40年的经验和教训。在 深刻的教训中,三位驻藏大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前面两个是为了忠诚于 国家的戍边大业以身殉职,后一个是因为在藏沉醉于声色,收受贿赂,失 察于藏政而被朝廷下令处死。” 走近一座看似很商业的楼房旁,次旺仁钦指着它告诉我,清朝时期这 里是一座两层藏式楼房,在一层的门廊内,还立有一双忠祠碑。当时这个 碑记是由五块碑石组成,碑文为汉满两种文字说明对照。其中汉文碑石三 块,镶嵌在门廊西侧墙壁下部;满文碑石两块,镶嵌在东侧墙壁下部。三 块汉文碑石规格一致,高76厘米,宽96厘米,边饰雷纹。第一块字迹大多 不存,仅可辨认“双忠祠碑”四字。第二、三块保存完好,字迹清楚。 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我找到清光绪时期黄沛翘撰写的《西藏图 考》,看到其所收的碑文文字。但是碑名《双忠祠碑》和落款,《西藏图 考》并没有记载。除此而外两块满文的碑文字体清晰、保存依然完好。 时光倒流到1750年,即清乾隆十五年,拉萨发生谋乱事件,当时的清 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遇害,时驻藏大臣衙署被焚烧。在国家图书馆,我 找到清乾隆十五年12月12日的驻藏外委王廷斌禀乾隆皇帝奏折称:珠尔默 特那木扎勒图谋不轨,驻藏傅、拉二人于10月13日诱至通司冈衙门接见, 遂将伊诛戮。逆党即率众数千围署,施放枪炮,周围放火……拉大人被乱 刀砍害,傅大人身被枪伤,立即自尽,所有文武官多遇难。 在《耆献类征初编》中,我看到这样形象详细的记载:贼众围楼数层 ,二人知事不济,傅先自刎死;拉挥泪久之,挟刀跳楼下,杀数十人,肠 出尾蛇于地,然后死…… 清乾隆十五年12月13日乾隆皇帝朱批:傅清、拉布敦旋为逆党所害, 为国捐躯,深用怜惜。 后来此事详情不断传到北京,皇帝得知阵亡千总二员、兵四十九名、 商民七十七人…… 西藏俗官统治的王朝永远成为了历史 事实上,1750年的这次事件是傅清、拉布敦为防止一场严重的叛乱而 被迫采取的措施,而这个极其强大的不可靠的西藏统治者珠尔默特那木扎 勒打算叛乱反对中国朝廷的统治,并准备干到底。叛乱的结果是在这一年 ,西藏俗官统治的王朝永远成为了历史。 第二年即1751年4X,西藏百姓感二公之忠烈,在二公遇难处立“双忠 祠”,春秋两次祭拜。40年后,死于谋乱的清驻藏大臣傅清的侄子福康安 大将军进藏驱逐侵略西藏的廓尔喀后,即到拉萨拜祭“双忠祠”,并于班 师之日重修。福康安大将军亲撰《重修双忠祠碑记》,以满、汉、藏三种 文字书写,镶嵌在祠内过道两壁。 《清高宗实录》记载:傅清和拉布敦两人均曾两次驻藏,其中拉布敦 善于藏语交流,并善诗文,能弯十力弓,善左右射,性格刚直,因不讨好 和珅,远戌西藏。 写至此,我发现写作是一种持续,阅读是一种考古,发掘历史是可以 还原真实的。探访“双忠祠”这段被人渐渐遗忘的历史,我突然有了这样 的感慨。P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