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十年(精)

楼宇经济十年(精)
作者: 夏效鸿|责编:杨茜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楼宇经济十年(精)
ISBN: 9787308200592

作者简介

夏效鸿,副研究员,中国楼宇经济知名学者、《中国楼宇经济蓝皮书》主编、杭州发展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浙江工业大学MBA兼职导师,浙江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现供职于杭州市政府研究室。主要研究领域: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特色街区经济。 多年来执着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特色街区经济的探索研究,著有中国第一部楼宇经济发展专著《楼宇经济发展研究》、第一部楼宇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报告201 1》、第一部地方总部经济发展专著《走进总部经济时代》,主编2011—2014年度《中国楼宇经济蓝皮书》等。主持完成杭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5项、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课题7项、专项课题12项,获“杭州市新农村建设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第15、16、17、18届“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连续5年受市政府通报表彰。 曾受邀参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南京、杭州、济南、长沙、成都、南宁、邯郸、芜湖等地30多个城区政府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特色街区经济等发展政策、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的建言献策。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搜房网、房讯网、腾讯网、《央视国际》《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华工商时报》《新金融观察报》《华西都市报》等近50家媒体进行过多次报道或专访,被誉为“中国楼宇经济研究第一人”。

内容简介

01 楼宇经济1.0时代:“群雄逐鹿”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经济就是楼宇经济。 ——夏效鸿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许多大中城市 的马路两边、街道两侧零星建起了办公楼,最初这些办公 楼都是一家家企业为解决自己的办公需求,由自己建设, 为自己所用的,多余部分才出租给熟人、朋友用于办公, 适当收取点租金。这时的楼宇处于为解决零星办公需求而 形成的楼宇出租、楼宇销售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经济” 的层面。严格地说,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楼宇经济的雏 形。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圳、上海等 地涌入了许许多多的外地创业者,原有的公司扩大经营、 新生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样势必会新增大量的办 公需求,需要更多的商务楼宇来容纳和承载。深圳、上海 本就是资源紧缺型的城市,尤其是缺乏土地资源、空间资 源,而深圳、上海又恰恰是改革开放之初涌入外来创业人 口最多的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使过去粗放式、平铺式的 发展难以为继,只能向空中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于 是,许多以解决办公需求为目的的纯商务楼宇应运而生。 渐渐地,深圳、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 楼大厦中不断地长高、长密,甚至出现了许多“欲与天公 试比高”的摩天大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城市变 得越来越多。 21世纪初期开始,这种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集中资 源、集聚产业、集约空间,从而带动周边乃至区域整体经 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兴 起,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税收、就业、管理、资本、 人才、服务等,从而产生了一连串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我们给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取了 一个名字,叫作“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是个“舶来品” 楼宇经济,在国外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中央商务区 (Central Bussiness District,CBD)。20世纪20年 代,美国最早提出“中央商务区”的概念。20世纪五六十 年代,先是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后是其他西方 国家和日本的一些大城市陆续开始规划、开发CBD,到80 年代,世界各地基本形成了一批风格迥异的CBD,东京新 宿、巴黎拉德芳斯、新加坡南岸、法兰克福金融区、卢森 堡金融区等,相继成为世界上比较典型的中央商务区。 CBD是大城市现代服务业最密集、城市景观最繁华、 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段。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纽约 曼哈顿,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新宿、巴黎拉德芳斯、 新加坡南岸区、德国法兰克福金融区等,这些风格迥异的 CBD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城市功能区, 成为区域经济独领风骚的一道风景。我国三大经济增长热 点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环渤海)地区 中的少数中心城市,CBD建设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 珠江三角洲以广州、香港、深圳三个经济中心为主,向 “港一深”组合型CBD形式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