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汉帝国风云录)

少年读史记(汉帝国风云录)
作者: 张嘉骅|绘画:郑慧荷//官月淑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6.40
折扣购买: 少年读史记(汉帝国风云录)
ISBN: 9787555214601

作者简介

张嘉骅,1963年生于台湾嘉义。台湾大学中文学士,中正大学中文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曾任英文汉声杂志社编辑、民生报社编辑、华视漫画美语创意总监、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国立空中大学教科书编撰委员暨第十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港外评审等职。曾出版《蝗虫一族——趣味昆虫童话》《我爱蓝树林》《海洋之书》、“怪怪书怪怪读”系列、“月光三部曲”系列、“少年读史记”系列等繁体字版、简体字版及韩文版童书近三十册。曾获《国语日报》牧笛奖、台湾中华儿童文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奖及台湾地区《中国时报》开卷2012年度最佳青少年图书奖等奖项共二十余种。曾发表论文十多篇。

内容简介

虎口逃生 叔孙通是薛县人。由于熟悉文献典籍,又会做文 章,在秦朝 时被朝廷征召,等待被任命为博士。 几年后,陈胜在东方起兵,使者将情况上报朝廷 。 二世皇帝把博士和儒生们都召来,说:“从楚地 派去防守边 境的士卒攻破蕲县,进了陈县,你们对这件事有什么 看法?” 有儒生上前回答:“为人臣子,不得聚众,聚众 兴兵就是造 反,犯的是死罪,不能赦免。希望陛下尽快发兵平定 。” 二世听了很生气,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叔孙通上前说:“这些儒生说的一点儿也不对。 自从我大秦 统一天下后,便把郡县的城墙拆了,把武器销毁了, 为的是向天 下人表示不再用兵。况且现在上有贤明的君主,下有 完备的法令。 能让每个人都忠于职守,让四方归附,怎么会有人敢 造反?这些 人不过是一群鼠贼狗盗罢了,何足挂齿!当地的郡守 和都尉正在 缉捕这些人,有什么好担心的?” 二世一听这话,转怒为喜,说:“这么说才对! ” 二世再问所有的儒生。有的儒生仍坚持是造反, 有的儒生则 改变说法认为是盗贼。因此二世命令御史把那些认为 是造反的儒 生送到司法部门,以言语不当为由治罪,随后又罢免 了那些说是 盗贼的儒生。 二世赐给叔孙通二十匹布帛和一套服装,正式任 命他为博士。 叔孙通出了皇宫,回到自己的住处,儒生们纷纷 来责问他: “先生讲话怎么尽说些阿谀之辞啊?” 叔孙通回答:“你们不知道啊,我差点儿就不能 从虎口逃生 了!” 之后,叔孙通逃亡到故乡薛县,而薛县当时已经 向起义军中 的楚军投降。 等楚军领袖项梁到了薛地,叔孙通便投降了他。 项梁后来在定陶败亡,叔孙通转而跟随楚怀王。 楚怀王当上 义帝后,被项羽迁徙到长沙,叔孙通便留下来服侍项 羽。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五路诸侯 的军队攻 入彭城,叔孙通投降汉王。 汉王兵败转向西边,叔孙通从此就一直跟着汉王 。 如何整治新皇朝? 叔孙通一向都穿儒生的服装,刘邦看了觉得讨厌 。叔孙通于 是改变服饰,穿起短衣,一副楚人的打扮,刘邦看了 之后便很高兴。 叔孙通当初投降汉王,跟随他的儒生弟子共有百 余人,但叔 孙通从不向汉王举荐他们,而是专门举荐做过强盗的 人。 他门下弟子私下骂道:“服侍先生这么多年,幸 而能跟随他 投降汉王,但先生不举荐我们,却专门举荐那帮坏蛋 ,真不知是 为什么?” 叔孙通听到这些话,便对弟子们说:“汉王现在 正冒着被箭 石所伤的危险在争夺天下,你们这些儒生能上战场去 跟人家拼斗 吗?正因为你们不能,所以我才先推荐那些能够斩杀 敌将、夺取 旗帜的人。等着吧,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没过多久,刘邦任命叔孙通当博士,赐号为稷嗣 君。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天下一统,诸侯共推 刘邦当皇帝, 于定陶即位。 叔孙通负责拟订各种仪式和称号。 刘邦废除了秦朝繁琐的仪式和法令,希望简便行 事。然而刘 邦手下的臣子们很多是平民出身,不懂礼法,一旦喝 了酒,就常 常在朝上争功,有的喝醉了还会大肆喧闹,拔剑乱砍 。刘邦对这 些感到很头疼。 叔孙通知道刘邦愈来愈厌恶这种情况,便向刘邦 进言:“儒 生们不能帮您攻城略地,却能帮您守住天下。臣希望 能到鲁地去 征召儒生,让他们来跟臣的弟子合作,拟出一套能在 朝廷上施行 的仪式。” 刘邦问:“会不会弄得太复杂?” 叔孙通回说:“五帝的音乐各不相同,三王的礼 制也不一样。 所谓礼,是依照每个时代的变化和该时代的人情世态 来制定的规 矩。所以孔子才会专门说明,夏、商、周三个朝代礼 制的沿袭和 增减,他知道各个朝代的礼制都不一样。我希望能够 多采纳一些 古代礼制,并与秦朝的仪式结合,订出一套新朝仪。 ” 刘邦说:“那你就试试看吧!简单就好,不要弄 得我做不来。” 于是叔孙通前往鲁地,打算在那里征召三十位儒 生。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