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星火

神山星火
作者: 劳罕//邢宇皓//王斯敏//卢泽华|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80
折扣购买: 神山星火
ISBN: 9787213114458

作者简介

劳罕(王慧敏),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多次获中国新闻奖。1994年入职人民日报社,2002年入驻新疆,后任人民日报新疆站站长,2009年调任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曾创作有《各奔前程》等多部文学、学术著作,2019年出版的《心无百姓莫为官》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邢宇皓,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王斯敏,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副主任。 卢泽华,人民日报社海外版编辑部记者。

内容简介

引 言 五百里井冈,处处,感人故事铸就! 我们写的神山村,尽管是这里的一个普通村落,一展开,却是一部风云激荡的中国百年乡村变迁史。旧中国,这里燃起的革命星火,最终燎原成全国河山一片红;新时代,这里播撒的脱贫攻坚星火,已然催生出赣鄱大地山乡蝶变。 村落很小很小,瑟缩在层峦叠嶂的罗霄山脉的褶皱里; 村落很穷很穷,山陡沟深,交通闭塞,耕地紧缺——连产量 很低的冷浆田也少得可怜…… 世世代代,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挖呀挖,刨啊刨,却赶不走饥饿的阴影,人们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霹雳一声震天响,工农红军上井冈。从此,神山村的天亮了!“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啰,嘿啰嘿;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嘿啰嘿;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嘿啰嘿;餐餐味道香、 味道香,嘿啰嘿……”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井冈山根据地的一部分。毛泽东、 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村里住过:为群众解 疾苦、教群众学文化、帮群众发展生产……而当“黄洋界上 炮声隆”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过 军粮、削过竹钉、缝过军装……至今,村后的那座小山包 上,还安眠着七位当年的红军阿哥。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瞧!哪怕“敌军围困万千重”,最终难逃“宵遁”。 是啊!在军民铸成的铜墙铁壁面前,国民党的一次次“进剿”“会剿”,怎能不溃败!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村和全国千万个乡村一样,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恢宏历程。 如今的神山村,早已拭去了贫困的阴影:一座座漂亮的二层小楼,一辆辆崭新的小轿车,农家乐门楣上那别致的霓虹灯……无不倾诉着时代馈赠给人民的温暖和幸福。 神山村的百年嬗变,是中国近现代山乡巨变的缩影。它是一个例子,更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永恒初心,见证着党和人民的血肉深情,传承着“坚定执着追理想”的红色血脉,彰显着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的力量,昭示着中国未来光明灿烂的前景! 探寻神山村百年嬗变的密码,作家袁鹰在 《井冈翠竹》中的这段话,给了我们启示:“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 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革命永远无穷期!如今,新一代的领导人,正接过这副重担,带领 14 亿中国人民健步向前…… 近年来,我们一次次走进神山村,住农家,走田埂,沐山风,浴晨露,和一户户村民“碰头打脸”,力图用心去感知这块红色土地的脉动,力图用笔去丈量山乡走过的百年风雨历程。 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些文字…… 井冈山神山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里是革命圣地,老一辈革命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红色政权。 如今,神山村响应党中央号召,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举走出贫困的循环。 昔日,这里的一山一水皆可歌可泣; 现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振奋人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乡村振兴鼙鼓正擂,神山人跋涉永不歇步,红色基因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