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散文卷上下)(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凌未风·易兰珠·牛虻 梁羽生 约半月前,我收到一封署名“柳青”的读者的 来信。他是某中学的学生。没有什么多余的钱买书 ,《七剑下天山》的单本,是在书店里看完的。他 很热心,看完之后,写信来给我提了许多意见。 我很喜欢像他这样的读者。我读中学的时候, 也常常到书店“揩油”,好多部名著都是这样站着 看完的。他怕我笑他,其实,正好相反,我还把他 引为同调呢!《七剑》第三集出版时,我一定会送 一本给他的。 当然,我更感谢他的意见。他看出凌未风(《 七剑》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牛虻的化身,因此很 担心,怕凌未风也会像牛虻一样,以英勇的牺牲而 结束。他提出了许多理由,认为凌未风不应该死, 并希望我预先告诉他凌未风的结局。 我很喜欢《牛虻》这本书,这本书是英国女作 家伏尼契的处女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写 的是上一世纪(十九世纪)意大利爱国志士的活动 ,刻画出了一个非常刚强的英雄像。 那时我正写完《草葬龙蛇传》,在计划着写第 三部武侠小说,《牛虻》的“侠气”深深感动了我 ,一个思想突然涌现:为什么不写一部“中国的牛 虻”呢? 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利用或模拟某一名著的 情节和结构,在其他创作中是常有的事。号称“俄 罗斯诗歌之父”的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 ,许多作品就是模拟拜伦和莎士比亚的。以中国的 作家为例,曹禺的《雷雨》深受希腊悲剧的影响, 那是尽人皆知的事;剧作家袁俊(即张骏祥)的《 万世师表》中的主角林桐,更是模拟《Good-bye Mr.Chips》(也是译作《万世师表》)中Chips的 形象而写出来的;他的另一部剧作《山城故事》, 开首的情节,也和女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 )的《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相 类,同是写一个“王老五”到一个小地方后,怎样 受少女们的包围的。 在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上,最应该注意的是: 不能单纯地“移植”。中外的国情不同,社会生活 和人物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利用它们的某 些情节时,还是要经过自己的“创造”,否则就要 变成“非驴非马”了。 在写《七剑下天山》时,我曾深深考虑过这个 问题。因此我虽然利用了《牛虻》的某些情节,但 在人物的创造和故事的发展上,却是和《牛虻》完 全两样的。(凌未风会不会死,现在不能预告,可 以预告的是,他的结局绝不会和《牛虻》相同。) 《牛虻》之所以能令人心弦激动,我想是因为 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许多方面的“冲突”之故。 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George Brandes)说过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