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如金(快速提升会销业绩的演讲技巧)
作者简介
金克成,深圳三眼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中国现场演说成交第一人,广东太阳神商学院前院长,湖南绿之韵集团国际商学院荣誉院长,北京《圣贤博学》栏目组专家,中国存在智慧系列课程创始人,香港富迪科技全球教育总监,湖南省永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学586网定位导师。 品牌课程有:“企业定位黄金法则”“全方位销售智慧”“现场演说成交智慧”“企业自动化运作智慧”等。
内容简介
王广国维大师曾说,学习有三重境界:第一重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意为 学习需要纵观全局,制定出完整的规划;第二重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为学习需要 孜孜不倦、无怨无悔的态度,以严肃的作风对待这一 神圣使命;第三重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为学习的灵感绝不是坐待 就可以等来的,需要结合第二重境界中修得、积累的 知识和经验,历经数次的实验探究,多角度分析获求 答案。 大师自有大师的智慧,三句箴言字字珠玑,从方 法、态度和灵感三方面横向揭示了学习的重点。不过 ,学习不仅要有横向的境界,也要有纵向的布局。只 懂得横向,不了解纵向,便算不上是领悟了学习的真 谛。 我们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学习的生涯,吃饭穿衣、 行走奔跑、读书工作、婚姻生育,至衰老故去,每一 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学 习任务中所取得的成果也各异。有人三岁识字,有人 七岁尚不能开口:有人读书名列前茅,有人却总是学 无所成;有人事业顺风顺水,有人却处处碰壁、一事 无成。究其原因,除了每个人的资质、努力程度、背 景不同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人达到的学习境界 不同。达到的境界越高,人便越与众不同! 其实学习有六重纵向的境界,它们涵盖了各阶段 学习的要求与特性。懂得这些,将帮助你重新领悟学 习的奥妙,甚至令你翻开人生的新篇章。听过,但没 有听到——知识不是耳旁风,“声声入耳"才是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电脑已经遍布世界 的各个角落,电脑的基本使用也已经成为人类的基本 技能之一。每个工作日,我们来到办公桌前,按下主 机电源打开电脑,便能轻松使用电脑展开一天的工作 ;下班时再按固定步骤关闭电脑,一天的工作在电脑 帮助下显得自然、从容、有效。 但有些人对待学习也像对待电脑开机、关机一样 ,认为只要自己按照流程,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就 如很多人总是喜欢在人前显示自己热爱学习,读过很 多书,上过很多大师的课程,并以此为傲。可当真正 被问到究竟在课程中学到些什么,在书中读到些什么 时,他们却哑口无言。 电脑是一种机器,只要按照固定的流程操作就能 正常发挥功能;但是学习需要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参与 ,脱离了这一点,再完美的学习流程都只能停留在“ 听过,但没有听到”的境界。 所谓“听过,但没有听到”,是指人们在学习的 过程中,因为态度不端正、存在思维焦点或选择性聆 听等,无法有效、完整、确切地接收信息的状态。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些读过很多书、上过很多大 师课程就以为自己学富五车、高人一等,但在被问及 所学内容却无法作答的人一样,我们很多人在学习的 过程中都处在“听过,但没有听到”的状态。具体来 说,这种状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态度不端正导致无法接收信息 人们去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时总是目的各异,有些 人是真正想要获取知识;有些人是想通过课堂认识更 多的合作伙伴;有些人是想增加自己的资历;有些人 则是要通过参加课程来显示自己爱学习的态度。 对于真正想要通过参加课程来学习知识、提升自 己涵养的人来说,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才是他关注的重 点,其他的都无关紧要。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些人在课 堂上时而正襟危坐,认真聆听讲解;时而伏案疾书, 记录课程要点:时而低首沉思,努力寻求真知。这些 人参加完课程之后,就能真正使自己在学识、品性、 执行力等各方面得到提升。 对于想要通过参加课程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 友、生意合作伙伴、潜在客户的人来说,课程只是一 种形式。周围的一切都只是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活动 环境。他们会在课堂上交换名片、交头接耳,时不时 起身出去通电话,全然不顾老师在辛苦授课。于是乎 ,学生不注意听,老师也没兴趣讲,一次课程下来, 大家就只是多了一叠名片,以及手机通讯录上的一串 陌生号码。 对于希望通过课程来增加自己资历的人来说,参 加课程是被迫无奈的。因为只有参加了,才能在履历 上增添一笔——“参加过××老师的课程…‘××年 获得××学位”等,以利于以后大展宏图。于是他们 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发短信者有,听音乐者有,闲聊 者也有。如果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作业,他们便会一个 电话打给助手或秘书——“喂,那谁,那啥”,然后 回去搓麻将。 对于希望通过参加课程来显示自己热爱学习的人 来说,课程是一种收藏品。就像很多人喜欢在旅游之 后秀自己的风景照、美食照和购物照一样,他们在课 堂上做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脑子里却在盘算着课 程结束了又要在哪个博客上发表感慨,跟哪些朋友或 下属吹嘘课程的高深,从而使自己的身价也随之上涨 。 态度和技能,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两大支柱。缺 乏正确的态度,技能就不能发挥作用,或者用错方向 ;缺乏技能,实际工作就无法开展,再认真的态度也 无法产生实质的结果。如果对两者做一个比较,我们 会发现,态度的作用要比技能的作用大得多。技能的 缺乏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以及自我总结来 加以提升,但是态度的不端正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 扭转过来的。如果是在企业中,技能不足的员工可能 会因为端正的态度而得到帮助,得到领导的培养;但 态度不端正的员工却有可能面临被裁的风险。 思维焦点导致信息接收障碍 电话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基础工具,我们每个人都 有打电话的经历,也肯定会碰到一种情况,那就是占 线。当你心急火燎地想给某个朋友打电话谈事情时, 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却是“您所拨打的用户正在通话中 ,请稍后再拨”。一段时间之后依然如此,你拨了又 拨,最后还是无法接通电话,最后,你可能会忍无可 忍。 就像占线时无法打通电话一样,当我们的思维中 存在焦点时,信息也无法被传递和接收。所谓的思维 焦点,是指人们在沟通过程中,思维所关注的事件、 人物、时间和地点等问题未及时解决,从而导致无法 接收其他信息的现象。 举例来说,你参加同学聚会,大家开怀畅饮,天 南地北地聊,突然有一个同学说到最近股市的问题, 于是你想起来自己手头上还有一只股票正被套牢,老 婆买的一只股票刚刚跌停。你开始目光涣散、视而不 见、充耳不闻,脑子里都是那两只股票的代码和简称 ,以及那些长长的阴线。不知道过了多久,同学拍拍 你的肩膀问:“你是怎么看的?”你回过神来,说: “我觉得最近股市确实比较惨淡。”结果哄堂大笑, 原来大家已经转换话题,在讨论猪八戒和孙悟空谁更 适合当老公的问题。 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当一堂课正在 进行时,你突然被老师的某句话所启发或提醒,于是 脑子里开始关注一个问题,一直到课程结束还没有想 通,结果老师接下来所讲的内容你一点都没有听到, 更谈不上学有所悟了。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