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65.00
折扣购买: 中国散文60强-叩问沧桑
ISBN: 9787559677808
王充闾,辽宁盘山人。曾任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第七届名誉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兼任南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清风白水》、《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等20种,“王充闾作品系列”《寂寞濠梁》《文明的征服》《西厢里的房客》《一夜芳邻》《山城的静中消息》《天凉好个秋》《我有诗魂招不得》七种,诗词集《鸿爪春泥》,学术著作《诗有灵犀》等。散文集《春宽梦窄》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应该说,这里的山川确 实雄浑壮美,大地也是富丽 丰饶的。然而,我之所以流 连无限,却并非着意于此。 真正使我动心动容、感发奋 起、兴会淋漓的,乃是贺兰 山的岩画——这形成于混沌 初开的鸿蒙时代,被称作“ 人类早期艺术的活化石”,“ 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 史诗”。 对此,早在公元五世纪 ,我国北魏学者郦道元就在 他的名著《水经注》中作了 记载:黄河所经的石山上, “悉有鹿马之迹’,“山石之上 ,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 ,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 亦谓之画石山也”。 贺兰山岩画属于北方草 原文化类型,是由不同的游 牧人群按照不同的心理意向 ,先后凿刻在绵延数百里山 崖上的文化遗存。经“地衣 测年法’’鉴定,岩画的制作 时间上自远古狩猎时代,下 迄宋、元与西夏末叶,跨度 将近万年。已经炸毁、剥蚀 的不算,现今尚存五千余组 ,个体形象多达数万,最大 的画幅长十余米,最小的仅 一二厘米。穷形尽相,光怪 陆离,构成了一个含蕴无穷 的造型艺术的大干世界。 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 岩画从诞生,就紧密地同人 们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交织在 一起。可以说,每一组岩画 ,都闪现着远古先民智慧的 灵光,承载着他们在大自然 面前既无能为力又并不甘心 的痛苦抉择,记录着他们筚 路蓝缕、与时共进的艰辛历 程。 此刻,我正站在一幅构 图奇异、耐人寻味的岩画前 。 画面上,左右两旁各有 一个左手印,左边手印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