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明史简述(增补本)/吴晗精品集
ISBN: 9787567526341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浙江义乌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在胡适和蒋廷黻的提议下专攻明史。1937年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0年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吴晗是我国少有的明史专家,曾出版《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读史札记》等。因撰写剧本《海瑞罢官》,被林彪、四人帮借此迫害而死。1979年,吴晗冤狱平反。
第二个因素是他取得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 。他起兵之后不久,就有 一些知识分子投奔他,像李善长、冯国用、刘基、宋 濂、章溢、叶琛(ch6n) 等。这些人都是浙江、安徽地区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在地方上有些威望,而 且都有武装力量。这些知识分子替朱元璋出主意,劝 他搞生产、搞屯田。在安 徽时,朱升劝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就 是要他先把根据地搞好, 在后方解决粮食问题,一开始不要把目标搞得太大。 李善长、刘基劝他不要乱杀 人,不要危害老百姓,要加强军队纪律,要巩固占领 的城市;并经常把历史上成 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他。朱元璋本人也很用功 地学习历史,他在进行军事 斗争或政治安排时,总是要征求这些人的意见,研究 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这里有一个问题,朱元璋出身于红军,他反对地 主,而地主阶级为什么要 支持他呢?这不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吗?要了解这个问题 ,必须从当时的具体历 史情况来看。朱元璋本人要打击地主,因为他受过地 主阶级的压迫。可是在进 行军事斗争的过程中,他感到光像过去那样打击地主 、消灭地主,不仅很难取 得地主阶级的支持,而且会遭到地主阶级的顽强抵抗 。所以,在他还没有成为 一个军事统帅的时候,他就改变了红军的传统,开始 和地主阶级合作,取得他 们的支持。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地主阶级 怎么愿意支持他呢?前面 不是说过,红军在北上的战争中所遇到的最大阻力不 是元朝军队,而是地主阶 级的武装吗?原因很简单,就是安徽、浙江地区的地 主阶级,他们看到元朝政 府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了,他们不能再依赖元朝政府的 保护,而他们自己的武装 力量又无论如何也抗拒不了朱元璋的进攻;更重要的 是他们理解到朱元璋欢迎 他们,采取跟他们合作的方针。他们与其坚决反抗朱 元璋而被朱元璋消灭,还不 如依靠朱元璋,得到朱元璋的保护,以维护自己的阶 级利益。所以,当朱元璋派 人去请刘基的时候,刘基开始拒绝,可是经过一番考 虑之后,最后终于接受了。 朱元璋的军队加入了这样一批力量之后,它的性 质逐渐改变了。所以在他 以后去打张士诚时所发布的一个宣言中,不但不再承 认他自己是红军,反而骂 红军,攻击红军,把红军所讲的一些道理称为妖言。 尽管这时他在形式上还是 接受韩林儿的命令,用韩林儿的年号,他的官爵也是 韩林儿封的,但实质上他 已经叛变了红军。到了1368年,他已把陈友谅、张士 诚消灭,派大将徐达进 攻北京,这时又发布了一个宣言。在这个宣言中像红 军所提出的“贫极江南, 富夸塞北”的口号都没有了。主要提些什么问题呢? 夷夏问题。就是说少数 民族不能当中国的统治者,只能以夏治夷,不能以夷 治夏。他要建立和恢复汉 族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的性质改变了,不 再是红军原来的阶级斗争 的性质,而是一个汉族与蒙古族的民族战争。 1368年,朱元璋的军队很顺利地打下了北京。元 顺帝跑到蒙古,历史上 称为北元。元顺帝虽然放弃了北京而回到蒙古,可是 他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受到 太大的损失,还仍然保持着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完 整的政治机构。他并不认 为自己统治的王朝已经结束了,他经常派兵来打北京 ,要收复失地。所以在明 朝初年明朝和北元还有几次很激烈的战争。到了洪武 八年,北元的统帅扩廓帖 木儿死了,蒙古对明朝的威胁才减轻了一些,但仍然 没有结束。这时北元和高 丽还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高丽的国王还照样是北元的 女婿(每一个高丽国王 都要娶蒙古贵族女子做妻子),在政治上仍然依附于 北元。这种关系一直维持 到洪武二十五年。这一年,高丽内部发生斗争,大将 李成桂为了取王朝而代 之,他依靠明朝的支持,在国内发动政变,推翻了旧 的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 朝代。从此,高丽臣服于明朝。同时,李成桂在求得 明太祖的同意之后,把国 名高丽改为朝鲜。此后一直叫朝鲜,不再称高丽了。 朝鲜国内的政治变革,反 映了明朝和北元的斗争关系和势力的消长。 总结上面所说的历史情况,得到这样的结论:经 过二十年长期的战争,一 方面是红军(包括东、西两部分)和非红军(像方国珍 、张士诚);另一方面 是元朝军队,更重要的是各个地方的汉人地主武装力 量。在战争过程中这些汉 人地主武装大部分被消灭了。也由于二十年的长期战 争,各地人口大大减少, 土地大量地荒废。因此1368年明太祖建国之后,他就 不能不采取一些措施, 改变这种情况。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国家, 农业生产得不到保证,它 就不能维持下去。因此,在明朝初年采取了一系列的 办法: 第一,大量地移民。例如移江浙的农民十四万户 到安徽凤阳,迁山西的一 部分人口到河南、河北、安徽去。移民的数量是很大 的,一移就是几万家,甚 至十几万家。迁移的民户到了新的地方之后,政府分 配给他们土地。这些土地 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一些在战争中被消灭的大地主 的土地和无主荒地。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