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问集(20世纪中国画学研究)(精)

探问集(20世纪中国画学研究)(精)
作者: 郎绍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7.70
折扣购买: 探问集(20世纪中国画学研究)(精)
ISBN: 9787100182706

作者简介

郎绍君,1939年出生,河北定州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现为该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论现代中国美术》《现代中国画论集》《重建中国精英艺术》《齐白石的世界》《守护与拓进》等,合作编著有《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近现代分支》《中国名画家全集?近现代册》《齐白石全集》《陆俨少全集》等。

内容简介

20世纪是充满激变与革新的世纪,外来文化蜂拥而入,出现了断裂式的艺术革命。但是,“以复古为革新”仍然是一条大路。清末民初,上海、北京、广州各地出现了很多书画艺术社团,这些社团几乎都以保存国粹、研究传统画学为旨归。北方最大的社团中国画学研究会,是在北洋政府文治总统徐世昌的支持下,以金城、周肇祥、陈师曾等为首创立的,以后又从中分离出一个湖社,会员达数百人,还出版了的《艺林月刊》《湖社月刊》,在北方影响很大。为画会建立宗旨的金城,视宋代以来的工笔为画学正宗,写意为别派,提倡学习与恢复宋元传统。过去许多人把金城视为“复古派”,并不确切。著名画家王一亭有八个字的评价,曰“新旧冶溶,故步不封”,似乎比较准确——我的一个研究生做关于金城的学位论文,就用这八个字做了题目。金城的主张对北京、天津画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佩衡、秦仲文、吴镜汀、刘子久、陈少梅、徐燕孙、刘凌沧、张其翼、田世光、何海霞、梁树年、启功等一大批画家,大都依循这一原则。陈师曾更看重古代文人写意传统,具体选择有所不同,仍是以复古为革新的路数。这一系画家的最大不足是在处理“复古”与“革新”的关系上有偏颇,缺乏现实关怀,摹古有余,新变不足。南方画家在基本路径上与北方画家没有大的区别,如冯超然、吴观岱、吴徵、吴湖帆等;另一些画家在研究古近传统的同时,相对重视写生与个性风格的创造,如贺天健、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等。一代大师黄宾虹,65岁前一直在临摹与研究古人,65岁后才漫游写生,晚年确立个性风格,卓然成一大家。而其在笔墨上的综合与创造,采取的主要也是以复古为革新的方式。 涉及面广,角度新颖,当代中国艺术理论专家呕心沥血之作。 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画面临着如何对待民族传统、保持本土性的问题。今天重提“中国画学”,适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