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提问(好问题胜过好答案)

如何在课堂上提问(好问题胜过好答案)
作者: (英)麦克·格尔森|译者:谭淑文//刘白玉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如何在课堂上提问(好问题胜过好答案)
ISBN: 9787515358253

作者简介

麦克?格尔森,英国**教育家,英国教育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畅销书《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如何在课堂上使用学习评估》的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分享教学经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目前已经出版了110部著作,内容涵盖了不同的教学领域,常年占据英国教育类畅销书榜单。格尔森还创建了一系列畅销的在线课程,与欧洲各大教育组织及机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他研发的在线教学资源已被**180个**的350万教师下载使用,成为极*教育行业欢迎的教师培训资源。

内容简介

找准提问方式 :如何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在课堂上,你可能会发现当你问问题(反问句除外)时,没有学生回答,你会感到**沮丧。我们在上一章已经介绍过问题的两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问题有种隐含的命令意味,并且提问者期待得到回答。当我们向学生提问时,我们期待得到回复。如果我们并不期待得到回复,那就失去了问问题的意义(反问句除外)。学生不回答我们的问题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 ●他们不知道答案 ●他们感到不自信 ●他们不理解这个问题 ●他们没有听到这个问题 ●他们迫于社交方面的压力而不敢回答问题 ●他们觉得无聊 ●他们想让老师难堪 ●他们想捣乱 ●在分享自己想法时,他们会感到不安和不适 ●他们害怕回答错了 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好的方法是做好准备,防止这些问题出现。当你提问时,要组织好问题的层次,从而*大程度地降低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性。 下面是你可能会用到的五种方法 : 1. 避免那些答案单一、直接的问题,比如“蒙古的首都是哪里?”。当然,有时这些问题是有用的,而且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总地来说,这样的问题会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可能会想 :“这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答错了。” 2. 提问时,要多用一些能让学生分享想法的问题,比如“你对蒙古了解多少?”。对这种问题的回答,风险要低得多。这个问题不存在**的正确答案,因此,学生可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他们的想法。 3. 让学生先和同伴们交谈。通过给学生们时间,让他们两人一组讨论,你可以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避免因为害怕尴尬而无人发言的情况,其次是老师和学生人数上不对等的问题。如果你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谁来回答呢?你把整个班级看作一个整体,因为你同时对着全班人讲话,但是全班人不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回答问题,也不太可能会有一个人主动代表全班人回答问题。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一个人代表所有人分享他们的想法?先让学生两人一组讨论,意味着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来思考问题并分享答案。 4.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先提问问题,然后耐心等待,给他们时间去思考。他们将会分析这个问题,考虑做出什么样的回答。人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陷阱 :先问一个问题,然后要求立即答复。另一种常见的陷阱就是连续不断地提问,没有给人思考的时间,这两种情况经常在老师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悄然出现。避免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就是,问一个问题,然后大声地对学生说“给你们30秒的思考时间”。另一种办法是先说出问题,然后默默数到十。一定要慢。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就会给学生留出一点思考的时间。 5. 鼓励学生写点东西。如果你将一些东西写下来,那么你就为你的短期记忆中腾出了一些空间。你也会因此而*好地反思和分析你的想法,这比将这些信息继续存储在你的大脑中要好得多。此外,当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时,也可以参考笔记。你可以这样来指导学生 :“把你关于这个问题的想法写下来。”“把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写下来。”“X可能是什么?写下你的想法”。 实现提问*佳效果 :区分口头提问和书面提问 要注意口头提问和书面提问的区别,这**重要。只有这样,在使用这两种方法时,才能达到*佳的效果。在本节中,我们将逐一研究这两种提问方式,找出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 口头提问 口头提问伴随着手势、语调和话题转折。这些非语言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好地理解问题。此外,当老师提问时,他们可以使用手势之类的提示让问题的意思*加清晰易懂。在口头提问中,问题的意思并不仅仅停留在字面,在具体的语境中,问题也会有暗含的意思。比如,当老师对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时,在句子的结尾,语气突然柔和下来,这就是一个语境的暗示,意思就是全班同学要安静下来,独自思考这个问题。关于口头提问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教师可以随时重新组织语言进行提问。当老师提问时,看到学生产生了迷惑不解的表情,他/她可以立刻重新组织语言,重新提问。在交流过程中,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比*简单、*直接。这是因为我们在使用口头语言方面*有经验,也是口头语言的一大特点。 关于口头提问,*后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它不需要像书面文章那样正式。适用于书面用语的规则并不适用于口头表达。口头表达*具有可塑性、*加开放、*依赖说话时的语境。当然,书面语言也具有可塑性、开放性和依赖语境的特点,但二者的程度不同,方式也不同。 比如,你跟朋友的信与你跟这位朋友的对话,二者之间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两个**亲密的朋友,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也不能像口头交流那样随意。与口语表达不同,写作处于封闭的状态。除了可能出现的图像、图表或图形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与之相伴。把你刚才读过的内容浏览一遍,就会发现它仅仅是排列在同一页上的词句。这些词句的形状和结构赋予了它们意义,但是你并不能与作者沟通交流。如果把书面的语言换成口语的表达,我对你讲同样的话,即使你看不见我,你也可以跟我进行对话。这就是为什么写作必须比口头表达遵循*严格的惯例的原因之一。 通过遵循这些惯例,写作者试图*大程度地消除歧义,使他们的思想和读者的思想能够相通。这也是为什么书面的交流能够跨越时间和距离,长时间保存下来。 书面提问 书面问题是固定的,它的优势在于它不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想象一下,如果考试试题是由考试委员会通过口头的方式告诉学校,再由老师口头告知学生,出错的可能性会有多大。书面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们可以不断地被回看,不需要被记住,这意味着它们的形式不会发生改变,也不需要占据学生的短时记忆空间。因此,学生在回答书面问题时,可以随时返回来看一下题目,这样他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回答问题了。 学生们在课堂上、考试时,回答的大部分都是书面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 **,老师有责任在课上训练学生回答考试类型的问题。这并不是说老师要教学生应付考试,而是要确保学生熟悉考试题型,以应对各式各样的考试。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学生参加考试时,就会发现他们好像在通过一面模糊的棱镜看问题。这并不是说问题是模棱两可的(尽管也有这个可能),而是学生会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题目,一时之间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回答。 第二,所有的书面问题,不管多么的清楚明白,仍然可以对其进一步地加以解释。 所有的书面问题都可以被解释。在课堂这个语境下,有两个要点需要我们思考。 **,书面问题要清楚地表明要求的是哪种类型的回答,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因为它能帮助学生以要求的方式作答,也确保老师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如果你看到学生的答案,发现它们与你的预期不符,那么可以花几分钟想想这是否与你所设置的问题有关。 第二,教学生如何解读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分析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从而给出较高质量的答案。要实现这一点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教会学生理解常见的命令性词语,比如“评价”“列出”等。或者要求学生在看标准答案之前,先花点时间给出自己的回答,或者在阅读问题的同时对问题进行标注。 ◆英国教育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畅销书《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作者全新力作,手把手教你如何在课堂上提问 ◆麦克?格尔森研发的在线教学资源已被**180个**350万教师使用 ◆口碑相传的高效课堂提问法,教师一看就会的提问实战指南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帮老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让每个学生都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