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福建教育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7.40
折扣购买: 十载游记(马六甲海峡中南半岛与中国)
ISBN: 9787533482466
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1837—1921),苏格兰摄影家、地理学家、旅行家,纪实摄影领域的先驱,是最早来远东旅行、并用照片记录各地人文风俗和自然景观的摄影师之一。汤姆逊出生于一个烟草商人家庭,1850年代初进入一家生产光学仪器的工厂做学徒,同时通过两年夜校,他学习了一些自然哲学以及初级的数学和化学知识,并掌握了摄影技术。1862年,他成为皇家苏格兰艺术学会的会员。同年追随哥哥威廉到了新加坡,生产经营航海仪器,并开设了一家照相馆,主拍人像。后又去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暹罗(今泰国)、柬埔寨、越南。1866年,他探访了刚被发现不久的吴哥窟,成为第一个为吴哥窟拍照的摄影师。回国后,他多次在演讲中使用在暹罗、柬埔寨拍摄的照片,引起极大反响,因此于1866年入选皇家人种学会和皇家地理学会。1867年10月移居香港,开始了他摄影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几年,“中国的汤姆逊”得以成名,“汤姆逊的中国”才得以呈现给读者诸君。1881年他被维多利亚女王指定为御用摄影师。1921年10月7日,汤姆逊突发心脏病去世。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是汤姆逊最重要的作品,也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其他作品还有《镜头前的中国》(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福州与闽江》(Foochow and the River Min)、《伦敦的街头生活》(Street Life in London)、《柬埔寨的古迹》(The Antique of Cambodia)等。
第一章 马六甲海峡/荷兰人在苏门答腊亚齐的军事行动/槟 榔屿的山丘、植物与花果/克令人、槟榔人、马来人与中 国人/中国人的职业/海外的华人/早期葡萄牙人的后裔 /殷勤款待/舞会上的一条蛇 1862年,苏伊士运河尚未完工,不少人对这项工程抱 着十分怀疑的态度。他们以为,想在变幻莫测的辽阔沙漠 中辟出一条航道,连接两个海洋,只不过是出于满腔热忱 而幻想出来的渺茫计划。因此我首度离开英国时,只得走 旧时的陆路,让雷赛布先生①继续留在埃及的尘沙中为他 的声誉奋斗。这条路径可谓是现代旅人的必经之途,无须 多加介绍,我甚至不必多费唇舌描述锡兰加尔的山陵、棕 榈和肉桂树林,这一带位于前往印度的航道上,如今已众 所周知。1865年我第一次返回英国,假如当时健康状况允 许的话,我原打算顺道深入锡兰岛内陆,探访印度教或佛 教的古老石材建筑,并和我刚刚才在柬埔寨内地造访过的 古城、庙宇与宫殿等遗迹加以比较。可惜这项计划无法付 诸实行,于是我在锡兰的见闻便仅限于加尔港和邻近山丘 等狭小范围——这样的命运倒是和搭乘半岛号与东方号轮 船的游客相同。因此在我介绍读者或许还不熟悉的人民与 风土之前,务必请大家随着我再往东走,前往马来群岛与 印度支那(即中南半岛)本土,我曾经在这些地方待过几 年。 其实,无论情况再怎么顺利,远程的旅行对我而言总 是漫长而枯燥的。出国远行的旅客厌倦了一望无际平静无 波的大海景象,也厌倦了在顶级豪华邮轮的白色帆布篷底 下嬉戏调情,最乐意听到的一句话便是:“右前方有陆地 出现了!”此时大家全都丢下手中的小说,抛开玩到一半 的扑克牌、棋子和掷环游戏的环圈,还有十几个人拿出单 眼与双眼望远镜,扫视着南方海天交接处那道模糊得令人 沮丧的线条。那是亚齐岬(Acheen Head),从陆地吹拂 而来的微风还带着苏门答腊蓊郁海岸的热带气息(这可能 只是幻想)。亚齐正是荷兰人以沉缓的气势再度痛击马来 政权之处。他们任由这个伤口暴露撕裂,但只要时机一到 ,他们一定还会卷土重来强占新领地。 荷兰人统治爪哇后,爪哇岛与荷兰双边均得以受益— —尤其以后者为甚——这点毋庸置疑,而随着荷兰人的主 权在马来群岛缓慢却稳定地扩张,新近被征服统治的省份 必然也会有同样理想的结果。在此同时,英国若不能小心 保住与这些地区协商签订的权利,将有损我们与那些岛屿 之间平稳且有利的贸易关系,早期当我国与这个地区的国 家来往之际,这种情形便发生过不止一次。我们还可如此 推想:亚齐矗立在苏门答腊西北端,可以说是马六甲海峡 西方门户的栋梁之一,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绝不能落入外 国势力范围。因此我十分怀疑,当地政府会允许甚或鼓励 任何比荷兰更强大、更不友善的主权势力来并吞这块土地 。 轮船向东驶过海峡之后,很快便看见槟榔屿:这是一 个非常小却也物产丰饶的重要岛屿,也是我们在海峡内第 一个抵达的英国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