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名利篇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臭名昭著 出典寻源 “臭名昭著”这个成语引自郭沫若《洪波曲》。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 一。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 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 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 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 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 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 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 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 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七十余 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郭沫若的回忆录《洪波曲》,写的是他在抗战初期的 亲身经历。《洪波曲》不仅是郭沫若抗战初期个人斗争生 活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抗战初期抗日救亡运动的珍贵历 史资料。《洪波曲》是郭沫若1948年寓居香港期间写成 的,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翻阅和核对有关资料极为不 便,因此,写作时就不得不主要是靠个人回忆。 在《洪波曲》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是贺衷寒系统 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臭名昭著”这个成 语就引于此处。 解字释义 昭著:明显,显著。“臭名昭著”形容坏名声已经传 开,人人知道。 关联词语 “臭名昭著”的近义词有“声名狼藉”“臭名远扬” “遗臭万年”等。 “声名狼藉”的意思是名声败坏到了极点。“臭名远 扬”的意思是坏名声传得很远。“遗臭万年”的意思是死 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 “臭名昭著”与“臭名远扬”都是贬义词,都有坏名 声传扬开来的意思,但有区别:一是含意上的区别。“臭 名远扬”偏重于坏名声已经传扬很远,语意较轻;“臭名 昭著”偏重于坏名声已经尽人皆知,语意较重。二是语体 色彩不同。“臭名远扬”在口语、书面语里都常用,“臭 名昭著”多用在书面语里。 “臭名昭著”的反义词有“名扬四海”“誉满天下” “流芳百世”“大名鼎鼎”等。 “名扬四海”的意思是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 大。“誉满天下”的意思是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流芳 百世”的意思是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大名鼎鼎”形 容名气很大,极其有名。 应用说例 鄢国培《巴山月》:“汪精卫到了河内,发出了臭名 昭著的‘艳电’,赞同近卫声明,公开叛国投敌,做了汉 奸。”萧乾《终身大事》:“据说有位臭名昭著的伪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