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子/话说国学

话说老子/话说国学
作者: 马睿|绘画:刘庸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9.25
折扣购买: 话说老子/话说国学
ISBN: 978722007435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老子成为神仙 宫府热衷于借重老子的名声,民间也没有闲着。从老子的出生到老子 的外貌,一系列的传说出炉了。据说,老子不是人间男欢女爱的结果,有 一天,他的母亲梦见一颗大流星落入自己口中,就此怀了孕,但夫家姓李 ,老子也就跟着姓了李。古时候没有污染,能见度高,晚上又没有电灯、 霓虹灯千扰大家夜观天象,大概流星是比较常见的东西,所以有人嫌流星 还不够神奇,于是又传说老子的妈妈吞下的不是流星,而是天上掉下来的 一颗五色彩珠。这些说法,我们很熟悉,圣母玛丽亚孕育耶稣,不是也跟 她名义上的丈夫约瑟没有什么关系吗?很多传说中的大人物,都没有父亲 ,不知这是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遗风呢,还是因为人们压根 儿就不相信,凡夫俗子能生出这样不同凡响的儿子来?这一方面是为了神 化大人物,或许,另一方面是出自某种阴暗心理也未可知:我们老张家老 王家老刘家,生出的儿子都普普通通,愣小子一个,独独你老李家就能有 那样的宁馨儿?或许,是别有来历吧?议论着,还伴以一脸诡秘的笑。 传说嘛,总是越传越离谱,后来,连老子的妈妈也不是凡人了。据说 ,老子本来就是神仙,为了下凡传教,托胎于玄妙玉女体内,有说怀了72 年的,有说怀了81年的,总之,这个仙胎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所以叫 做“老子”。据说老子的诞辰是农历二月十五,这一天,老子在一棵李树 下面出生,所以就姓了“李”。嘿嘿,宁愿圣人跟着一棵李树姓,也不愿 意他是凡夫俗子的后代啊。既然是仙女所诞,分娩方式自然也不能和凡人 一样,于是,老子就从玄妙玉女的腋下来到了人世,刚出生就会说话,就 能走路。玄妙玉女带他去池中洗澡,九条飞龙立刻驾云而来,化做九尾巨 大的鲤鱼,从池中吸水,再喷到老子身上,做了他的活动淋浴喷头。既然 是神仙的基因,老子的长徊也开始奇特起来,《神仙传》里说他鼻有双柱 ,耳有三门,所以老子又多了个名字,叫做“重耳”。老子之为“老子” ,还因为他长生不老,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化身,比如《太平广记》里 就记载了各种说法:“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 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 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吋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 为真行子,殷汤吋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甚至,越国的范蠡, 齐国的鸱夷子,这些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人物,也成了老子的化身。既然是 神仙,老子的结局也就不能像凡人一样,死亡也好失踪也好,都太平淡, 太缺乏仙气。于是,在民间的造神运动中,老子终于羽化登仙了,时间是 在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地点是在函谷关附近的西楼观。时间地点都说 得那么精确,可见当时的八卦新闻狗仔队,还是很敬业的。 不同凡响的孕育和诞生,奇异的外貌,奇异的能力,长生不死,羽化 升天,一切神仙所具有的元素,老子都具有了。但民间想象力并未到此为 止,老子不仅是神仙,更是道教的教主。道教自创始之日起,就把老子奉 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并奉《道德经》为道教经典 ,收入“道藏”。东汉的时候,成都(当时叫益州)有个道士王阜。写了一 篇《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老子者,道也。乃主于无形 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 別,窥清浊之未分”,东汉张陵所作《老子想尔注》中,也认为老子是道 的化身,“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在道教的创世说里,道是天地 之源,老子也就成为化生天地的造物主。道教喜欢讲长生术,不仅老子本 人被塑造为修道长生的典范,《道德经》也被阐发为修炼养生的原理。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印度的佛教传入后,道教有了竞争对手,感 到自己的地位受了威胁,于是想方设法要打压佛教。西晋的时候,有个叫 王浮的道士,写了一篇《老子化胡经》。王浮什么意思呢?他是要把老子 写成佛教徒的始祖,这样一来,道教的地位,也就自然在佛教之上了。王 浮说,老子出了函谷关,世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其实,老子是去了天 竺(即今天的印度),化身为浮屠(今译为“佛陀”,即释迦牟尼),点化那 些胡人去了。在道士们的想象中,老子就这样扮演了一次文化交流的使者 ,扮演了一个为道教争取正宗地位和话语权的传教士。不过这个王浮真是 太小家子气了,看见別人家有好东西,就不惜牵强附会,非得论证这东西 原本是自己家的。 文人眼中的老子 皇权、民间、宗教,在他们各自的想象中,老子的传奇性和神秘性越 来越突出,有人编故事,也有人听故事,大家兴高采烈地享受着这种集体 创作的乐趣。但是,若论起老子的真实身份,不过是周朝时期的一个小官 吏,他的工作业绩没有给他带来多大名声,倒是他在业余时间发表的某些 言论,颇为引人注目。以后的历代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博大精深的思想 ,才把老子引为自己这个群落中的骄傲,视为中国文化的一大圣人。在皇 权、民间、宗教之外,老子的形象也活跃在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中,但这 种文化想象,重点不在于老子的故事,而在于《道德经》的解说。“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识分子的求知冲动,往往在于追根溯源、寻求 真实。既然老子的详细生平已不可考,怪力乱神的东西,民间说着玩玩的 ,我们就不要去掺和了。只有《道德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解说老子, 还是从他的思想学说入手吧。 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就目前所见文献,是最早对老子学说 进行诠释的。后来司马迁写《史记》,把老子和韩非子放在同一篇列传里 ,断言二者之间的渊源,“韩非,韩之诸公子者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 其归本于黄老”。老子崇尚无为,国家的管理,无论是道德、民风,还是 经济、用兵,都主张顺其自然,而韩非的法家,那是主张用法令刑术对社 会进行控制的。老子与韩非,看起来如此大相径庭,但司马迁的渊源说, 还是得到许多学者的赞同。比如清末民初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就说过,“太 史公以老子、韩非同传,于学术渊源最为明了。韩非解老、喻老而成法家 ,然则法家者,道家之别子耳。”P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