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3.60
折扣购买: 英烈初心
ISBN: 9787010204765
吕其庆,北京大学博士,*****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任***宣传部中国政研会编辑。多年来致力于对革命英烈后人的采访,并于2015年开始,重走部分长征路线,寻访红*后人。曾在《人民*报》《中国青年报》《红旗文稿》《前线》等报刊上,发表一系列关于弘扬革命传统的文章。
1 何叔衡后人三代务农 ——湖南宁乡县沙田乡杓子冲村采访何氏后代 初心小记:由于年代相隔久远,后人对何叔衡的精神 风范,只能通过家书中的只言片语去感悟。1928年,何叔 衡远赴莫斯科,到1930年夏回国,在苏期间写给儿子新九 多封家书,其中有一封写道,“我的人生观,*不是想安 居乡里以求善终,**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 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是*早一批 ***人的初心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何门重要的家训。 从长沙驱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便到了宁乡 革命老区沙田乡。这里孕育了中国***创始人之一、中 国*****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何叔衡,“延安五老” 之一、新***任*高***院长谢觉哉等伟大历史 人物。如今作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沙田乡保存有三个 ***文物保护单位: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以及惠同 廊桥。 过沙田乡**不远,有一条右拐的乡村道路,行约一 公里,就来到何叔衡故居。何叔衡故居建于清乾隆五十年 (1785年),为一所具有浓郁宁乡特色的普通农合,依山 傍水,院子有平头槽门,门额上端悬挂***同志题写的 “何叔衡同志故居”匾额。正方有檐下走廊,中辟天井。 朴素的后人 清光绪二年(1876年),何叔衡诞生于此,在这里度 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何叔衡故居 古朴清静,前坪里安放着何叔衡半身塑像,故居内复原陈 列有何叔衡的居室、书房等,以供瞻仰怀念。而他的后人 一直留守在故居所在的杓子冲村,在深深浅浅的山坡里耕 种劳作,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 2015年5月14*上午,笔者在何叔衡故居见到了何家 后人,面前的这些老乡,衣襟沾满泥土,皮肤黝黑,头发 斑白,上点岁数的背已佝偻,握住他们的手,粗粝的老茧 像荆棘刺人手掌。 他们中有何叔衡的第二代后人和第三代后人,都是何 叔衡**的儿子何新九的直系后裔,因何叔衡身下没有儿 子,将九侄何新九过继为子,以慰父母。何新九育有四男 三女,目前除83岁的二子何霞飞外,其他均已辞世。笔者 在采访中见到了何霞飞老人,还有他的二子何光华、二儿 媳李国辉,和大儿媳李小良,以及何新九的长孙,年过六 旬的何盛明,他也是何叔衡第二代、第三代后人中**一 个离乡*远,见过“大世面”的。2009年,何叔衡荣 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作为家属代表,何盛明应邀出席了北京的颁奖仪式,并* 到了***的亲切接见。 何盛明、何光华这一辈的子女都已成年,大部分已离 开村庄进城务工,但身份还是杓子冲村的村民,可以说何 家第二、三、四代后人,三代务农。 随同采访的乡宣传委员胡跃波告诉笔者,他们都是放 下锄头从山上赶过来的,听后,笔者为耽误他们农忙而面 带歉意,胡跃波又补充道,“他们每天不定时地来故居看 看,遇上过来参观的,就讲两句他们公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