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3.80
折扣购买: 高语罕传
ISBN: 9787010179124
王军,山东莒南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法学硕士。现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直属机关党委宣传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获第一届“中央国家机关五四青年奖章”,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先进个人”。著有《高语罕年谱》(黄山书社2012年版)、《诗心:从<诗经>到<红楼梦>》(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等。参与编写《名家谈历史》《名家谈哲学》《名家谈国学》等。发表《毛泽东诗词辩证法思想初探》《插红旗拔白旗运动研究》等理论文章和诗词数百篇,起草上报中央重要文稿及国务院领导、部领导讲话稿等材料百余篇。
引子 1947年4月23日晨零时半,一个男子在南京中央医院 病逝。他的学生将他葬在雨花台花神庙,与他的同乡、《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墓相对。他的昔日上海大学同事 于右任在墓碑上题写:高语罕之墓。 辛亥革命前夕,高语罕亲睹徐锡麟刺杀恩铭,亲历马 炮营起义,与韩衍组建青年军任秘书长。与陈独秀、胡适 交往频繁,《新青年》(《青年杂志》)创刊之初,即发 表《青年之敌》《青年与国家之前途》《青岛茹痛记》等 多篇文章。参加李大钊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1 月出版《白话书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 、大众化的开山之作,比《大众哲学》早15年。 中共建党初期,他与李大钊、陈独秀交往密切。张申 府回忆,1920年,“北京第一个发展了张国素,以后又发 展了高语罕”。毛泽东回忆,“在德国也组织了共产党, 只是时间稍后一些;党员有高语罕、朱德(现任红军总司 令)和张申府(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张国泰回忆,“ 他(指陈独秀——引者注)自己则担任在南京、安庆、芜 湖等地物色一些青年发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他的老 友著名学者高语罕那时正在安徽教书,是最先响应的人” 。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与汪精卫共同起草国民党二 大宣言,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常委。受周恩来邀请担 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兼入伍生部少将党代表,同时兼 任毛泽东任所长的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训练主任。他 亲历中山舰事件,喊出了“不仅要打倒北方的段祺瑞,也 要打倒南方的段祺瑞”,而同邓演达、悍代英、张治中一 起被蒋介石视为“黄埔四凶”。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 笔时,连续发表了14篇社论抨击蒋介石,被誉为武汉反蒋 的“大炮”。 南昌起义前夕,他作为第二方面军秘书长,同时兼任 共产党党团书记,坚决反对张国焘推迟起义时间。同第二 方面军将领叶挺、贺龙、叶剑英、廖乾吾在甘棠湖一条小 船上进行了密谋,史称“小划子会议”。南昌起义后任革 命委员会秘书,起草了八一南昌起义中央委员宣言。后来 奉周恩来之命赴香港,争取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起 义失败后,写了《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一个人对于八一 事件之经历及意见,对中央最近策略的意见》。 九·一八事变后,他即发起组织中国著作者抗日协会 ,主编《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卢沟桥事变后积极投 身抗战,“一心一意欲对抗战致其绵力”。常在沪渝蓉等 地的报纸杂志上发表时论,表达对时局的意见,极力坚定 当局抗战决心与信念。抗战胜利后,在社论中说:“吾人 敢正告国人曰:团结谈判希望不大,内战似难避免。即勉 强妥协,其为时也亦必至暂。斯言虽苦,却将成为历史真 理!”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