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太白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思想的天空
ISBN: 9787551309615
李勇剑,1997年11月生于古城西安,西安高新一中高中三年级学生。小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2012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12年5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其第—部作品《童年是一首歌》,该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作序推荐,被莫言先生称之为“研究少年语文教育与少年心灵成长的范本。”2014年10月,《童年是—首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再版。2013年9月,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副署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先生作序、题词推荐的其第二部作品《成长的声音》在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2016年3月,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其潜心创作的系列小说《神诀记I初入学院》。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先生题写书名推荐的《思想的天空》是其第四部作品。
诗如 诗,分古诗与新诗。古诗承汉唐之古风,讲究平 仄;新诗起于“五四”运动前后,摒弃古体,自成一 派。林语堂讲,诗就相当于中国的宗教——中国人不 信教,信也只是表象上的。 要我说,诗如江南三月的丝丝细雨。想象三月烟 雨的江南小城,你撑一把油纸伞在青石板街上行走, 四周是静默的,仿若整个城都被这烟雨浸醉了似的。 水汇聚在青石板的凹陷处,偶有几点雨滴砸中,便溅 起了一朵水雾。水雾多了,整个小城仿佛就沉浸在这 清新之中了,恰似诗带给人的感受。 诗如一尊跨越千年的古鼎,三足两耳,鼎身丰满 ,上面却刻满了晦涩难懂的铭文。整个鼎充满了玄奥 的气息。即使历经千年,也没有一股死气,反倒是厚 重之感令人享受。古朴、厚重、晦涩难瞳却又耐人寻 味,恰似诗带给人的感受。 诗如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历尽沧桑,腹有诗书 气自华;似一位被谪的仙人,又似一位悟道的圣人。 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无一丝苍老之态。他在前 行,神态儒雅,似一首配乐的诗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 思无邪 “诗是世界上最纯洁的语言。” 窃以为,古诗与新诗比起来,还是古诗更有韵味 。而诗词中的诗与词比较起来,我还是偏爱诗。究其 本源,当属《诗经》。当然,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 二,作为主观感觉评价可能有失公允,但相信不少人 与我有同感吧! 《诗经》为什么美呢?不是因为有很多人评价它 很美而美,也不是因为其古老而美,是因为其纯、其 真而美。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心躁的人是读不出来其间妙处的,就如日本俳圣 的名句:“古池塘啊,青蛙跳入水声响。”只有心静 下来,慢慢品读,才可解其中真意。我拿松尾此作找 几个同学问,美吗?得到的答案却出奇的一致:“这 么简单?这是啥?这有啥美的?”简单与美并非一对 冲突的概念。试想:终南山之上,大雪纷飞,梅花绽 放,一位俊美的少年公子,身着锦衣狐裘,把酒赏景 。不美吗?不简单吗? 众所周知,《诗经》实际上就是一本民歌集,乃 当今之《康定情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或“一 朵溜溜的云哟”,依如今许多年轻人的观点,是俗气 的,然而若换作《诗经》便觉古香古色。为什么?盖 因今之白话过于直白,缺少了古诗中的那种“含蓄” 之美。陕北民歌的表达是“妹妹你为什么离开我”之 类,而《诗经》则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 之,道阻且长”或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 得,寤寐思服”。所谓精简含蓄,大体如此。如今歌 词做对比亦如此,凤凰传奇与方文山之别也犹此。 以上乃一孔之见,现录一首《国风·周南·桃夭 》,与读者诸君共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015年5月24日夜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