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中国当代小说八论(精装本)
ISBN: 9787521220582
莫言论 一 无论是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前还是之后,到目前看 ,他都是近四十年以来,在当代中国文学中被研究得最多、 也较为充分的作家之一。但是,对于莫言这样一位杰出的作 家,我觉得现在的研究和阐释仍然是远远不够。毕竟,莫言 创作的潜力和文学价值、意义,迄今我们还远远无法估量, 因此,对他的研究和思考也就不可限量,尚处于“可持续” 状态。这就如同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对于莫言的解读和 阐释,以我们目前的认知,或许刚好是海平面以上的那“八 分之一”。若想继续获得其余的“八分之七”,可能还需要 我们不断扩大对处于不断发生裂变的存在世界进行继续探索 ,对其中的文化、人性及其衍变具有更深刻的辨识力、认知 能力并去不断发掘。尤其是,拓展我们时代的审美认知的边 界,将阅读、理解和阐释深植于历史、现实和叙述的聚合点 ,也成为我们充分而沉实地把握作家莫言文本世界与存在之 关系的重要坐标。 可以看到,在过去了的八年里,由“诺奖”引发的“ 莫言热”,在几年内早已经较为理性、理智化地“降温”。 但是,由于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诺奖”,已经构成巨大 的文化事件,它所蕴含的种种复杂的政治、文化、精神、民 族心理、大众传媒等因素,造成的诸多文学的、非文学的因 素等隐性的相互杂糅的“文化效应”,挥之不去,并且仍将 不断地持续下去。在很大程度上,这使得莫言从一个“有限 度”的著名作家,跻身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的序列之 中。这些,对于我们时代的纯文学和精英文化,固然有着增 强自信的重要作用。但这些外部因素所带给我们的认识和意 义,在很大程度上只会让莫言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标识而已。 而这显然会对作为一位依然可以继续创造新的文学可能性的 莫言,持有一个僵化的、世俗化的理解,也是一种盲从的、 不负责任的态度。 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莫言,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莫 言?我们是否要重审进入莫言文本世界的路径?回答应该是 肯定的,我们需要重新打开视域,对莫言有更新的、更符合 文本意蕴和审美通约的理解。我认为,唯有从文本出发,从 文学史出发,从历史的、美学的、文化的大视角出发,才有 可能重新发现一个“新莫言”。从《晚熟的人》中,我们又 依稀发现了一个重新“企稳”的莫言。这个莫言较之获奖前 的莫言、获奖之后八年来的莫言,都有极大的不同。它源于 或来自我们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莫言及其文本所做出的全 新判断和评估,甚至包括研究和批评方法论层面的重新定义 和选择。当然,不同以往,对莫言的新认识也来自莫言自身 创新性变化和自我调整。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确实需要有一 种新的方法论层面的东西,对作家莫言有一个整体上新的判 断和把握。 进一步讲,无论在怎样的语境和现实情境下,我们所 关心和重视的,更多的依然应该是那个与文学本体、文本自 身密切相关的莫言。因此,在面对莫言及其文本的时候,我 更愿意思考有关莫言写作本身的种种文学价值、精神价值和 文化价值。因为,无论莫言获奖与否,他所创作的作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