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顺/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医萌芽 第一节 幼承庭训萌志趣 1946年12月,周维顺出生在一个小村镇里,幼年时适 逢我国百废待兴,各地各项物资尤其是小村镇中的医疗资 源匮乏严重。小村镇地处偏僻,当时仅有一家小小的药铺 可以为大家简单地处理平时的一些小病或者身体不适。药 铺中唯一的郎中也并非师出科班,只是比一般人多一些医 学常识、医学见闻和经验而已。药铺中的很多药物都是由 老药工或者郎中自己上山采摘、炮制,因此药物的数量、 种类、品质都十分有限。药物的稀缺、医生水平的局限, 再加上一些患者自身医药知识的缺乏,使其病情没有得到 及时控制,而造成很多人失治误治。 某年冬日,隔壁村的堂兄神色紧张地赶到老师家,询 问之下,原来堂哥的父亲早上一醒来就突然出现了右侧肢 体的麻木,继而活动也出现了障碍,说话也不利索,再后 来就出现了昏迷的情况(即现代医学所指脑卒中的症状) 。这一变故顿时吓坏了家里的人,但大雪封路,根本没有 办法带老父亲走几十里地来村里就诊。于是老师父亲赶忙 带着老师与堂兄来到了药铺,邀请郎中出诊。郎中仔细听 完堂兄的描述,又经过问诊,诊断该病为急危重病症,但 因耽误时间过久且大雪天药铺里少药而无法医治,最终老 人不幸逝世。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小村镇并不少见。老师年 少时喜爱跑药铺帮忙,也经常看到周边不少村民因家庭贫 困或者缺医少药而耽误了治疗,使小病变成了大病,失去 了最佳治疗的时机,有的甚至年纪轻轻就不幸离开人世; 也有的患者因为找不到好的医院和好的医生,病急乱投医 ,最终人财两空。这些经历和所见,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也让老师从小就深深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缺衣少食 、医药无着的苦状。因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医,不求 衣锦富贵,但求悬壶济世。 老师祖上曾经行过医,老师的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 ,又是当地的党支部书记,自小就教导孩子们要有一颗正 直、仁义之心。自幼的所见所闻,深深地印在了老师的脑 海里,让他萌发了“行医救人”的鸿志,立志长大后一定 要学医,做一名像白求恩那样,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为人 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至今,在老师江山老家的 祖宅内还可以看到老师年少时在大厅、房间墙壁上及木板 门壁上稚嫩却深刻的笔迹。“长大后一定要考上省级医学 院,一定要早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 一定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一个优秀的 共产党书记,永远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的卫生事业贡献 自己的一切;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立志学医 。”至今,老师与其妻女一起回老家探亲时,也经常带着 她们到老房子重温当时的豪言壮志;女儿深受其影响,继 承了父亲的宏志,在美国读研期间也像老师一样,各方面 都非常优秀,从老师到同学及周边所有的人都无不称赞他 女儿。而老师这颗自小“全心为民”的赤子之心,亦是他 孜孜不倦为百姓解除病痛竭尽全力的源泉。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