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谛--道家适性人生哲学的现代阐释(上下)(精)

人生真谛--道家适性人生哲学的现代阐释(上下)(精)
作者: 肖玉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88.40
折扣购买: 人生真谛--道家适性人生哲学的现代阐释(上下)(精)
ISBN: 978710113710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终极人性 认识自我是人生在世必须解决的一大首要问题,对整 个人类而言尤其如此。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旁即刻 着圣人塔列斯的训示:“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希腊神 话中还有一则广为人知的叫做“斯芬克司之谜”的故事, 有学者认为:“‘斯芬克司之谜,的谜底是‘人’,它提 出的是‘人’的问题。它留给人们的启示是:如果不知道 ‘人是什么’,人就会灭亡;只有答对这个问题,人才能 存在。”斯言诚是!在人类有了自觉意识并开始懂得不断 自我审视之后,对自我认识越正确,则人生越幸福,反之 越痛苦;而如果对自我认识长期处于错误状态,最终确有 可能会导致人类整体自我毁灭。人类之所以创立哲学,其 根本任务就是要准确认识自我。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便 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 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 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 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而在认识自我的 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概念就是人性。因 此古今中外有大批学者都在探讨人性,而中国古代哲人所 论尤多。有人曾如是总结其原因: 中国的先哲先贤们,其所以高度重视人性问题,就因 为在他们看来,研究、探索人性问题,旨在揭示人的本性 、本质是什么及人性善恶的根源、表现,说明人应当如何 生活及如何生活才算是幸福、愉快、有价值、有意义,告 诉人们只有按照人的本性、符合人的本质有规律、有道德 、有秩序、有目的地生活,为善去恶,变恶为善,修养自 己,爱人行仁,人的生活才会幸福、愉快,人的生命才有 价值、有意义,人生的目的才能达到、实现。 由此可见,探讨人生哲学一定离不开人性,而探讨道 家的适性人生哲学尤其如此,因为这一人生哲学的核心理 念就是循性而行,有关人性的理论即是其立论之基础,如 果不首先讲清楚什么是人性,谈论道家的适性人生哲学便 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然而中国学界对于究竟什么是人性 ,历来可谓聚讼纷纭、言人人殊。宋人黄斡即云:“古之 言性者多矣,何其纷纷而不一耶!在《商书》则言常性, 在《周书》则言节性,在孔子则言性相近,在孟子则曰性 善。圣贤立论固已不同,下至诸子,则荀子言性恶,扬子 言善恶混,韩子言三品,佛氏则又以知觉言性。然则后世 将何所折衷耶?”(《勉斋集》卷二《讲义·汉阳军学》 )不但如此,而且前人对人性的定义及具体内涵论述极为 简略、不成系统。张岱年先生即曾说:“中国性论有一特 点,即以善恶论性;关于性的主要争点,是性善或性恶的 问题。即反对以善恶言性者,也只是说性无善恶而止,不 更详论性之实际内容。”这话基本上是正确的。即便是道 家,其对人性的定义及具体内涵同样语焉不详、难明究竟 。似乎在那些言性者看来,性是什么东西应该是众所周知 、不言而喻的,所以无需细说。 中国人性论还有一大缺陷,就是喜欢将一切与人性密 切相关的因素皆视为人性,从而混淆体用,主次难分,其 中一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把人性与发挥人性的方式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