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俗(精)/徽州文化全书

徽州民俗(精)/徽州文化全书
作者: 卞利
出版社: 安徽人民
原售价: 110.00
折扣价: 82.50
折扣购买: 徽州民俗(精)/徽州文化全书
ISBN: 721202583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徽菜”,即以徽州地区为中心所形成的“徽州菜”的简称。在我国, 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和口味、风俗的不同,各地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烹调方 法,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次第由民间风味发展成为特定类型的菜肴,如 川菜、粤菜、闽菜、湘菜、淮扬菜、京菜和徽菜等。徽菜的发源地徽州地处 安徽南部山区,山珍野味资源相当丰富,如问政山笋、香菇、木耳、山鸡、 石鸡、斑鸠、野猪、麂、野兔和果子狸等都是盛产于徽州山区的山珍野味, 而鳜鱼、甲鱼、青鱼等水产在徽州的江河溪流中也较为繁多。所有这些,都 为徽菜的形成提供了区别于他地的特殊而丰富的原材料。 徽菜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南宋时期,以徽州盛产的马蹄鳖 和牛尾狸为原料所烹制的菜肴即已驰名遐迩。据史料记载,南宋高宗皇帝赵 构曾向学士汪藻问及歙县之风味,汪藻以梅尧臣诗答之曰:“沙地马蹄鳖, 雪天牛尾狸。”可见,至迟到南宋初年,徽菜中的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即已声名远著。马蹄鳖是一种生长在山涧清水沙滩中的甲鱼,其腹色青白, 柔嫩胶浓,无泥腥味,所谓“水清见河地,肉厚背隆起,大小似马蹄”,指 的即是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盛产于徽州山区,其肉质鲜嫩,极富营养 价值,是冬令菜肴中的珍品。据《黟县志》记载:“狸有猫斑者、有豹纹者 。牛尾狸的颡而大尾,蛰则不食,胝掌而肥,别名‘白额’,亦曰‘玉面狸 ’,亦曰‘果子狸’。其腹里至腴,猎者取为奇品。昔以充贡,宋郡守谢采 伯谓戕物命以资口腹,遂罢。梅尧臣有诗云:‘吾乡虽僻远,佳味颇相宜; 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而竹笋更是徽州各地俱产的特产,尤以问政 山笋为贵。《歙县志》云:“春笋以问政山毛竹笋为冠,红箨白肉,堕地能 碎,夏令嫩鞭尤佳。冬笋则石门、岭后、忠溪、武阳、富岱、黄山源、四都 里、五都一带所产亦盛。”其余诸特产,徽州所在多有。 徽菜的发源地在歙县和绩溪,随着明代中叶以后徽商的大量外出和致富 ,以及徽州籍仕人的增多,由他们所带来的饮食习俗也渐渐影响到所在地区 的饮食习惯与风尚,如淮扬菜即受到聚居于此的徽商饮食习俗的影响。尤其 值得注意的是,徽商中尚有不少以经营餐馆业为生的徽厨。明清以迄民国时 期,徽菜馆遍及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扬州、汉口和芜湖诸通都大邑, 徽菜也随之而声名远播。鸦片战争以后,原休宁县之屯溪发展成为整个徽州 土特产的集散地,由屯溪沿新安江而下,直达杭州与上海。于是,徽菜中心 遂转移至屯溪。屯溪先后出现了紫云楼、万年春、富春园等著名徽菜馆,由 紫云楼精心制作的“屯溪醉蟹”更成为一时之名菜而远销东南诸省。 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