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锄非旧体诗词选集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后记 先父管锄非不但以书画鸣世,他还是一位被公认的诗人。 管锄非1995年逝世后,湖南衡阳诗词学会以其会刊《雁声》于1996年专辑选刊了由我整理供稿的管锄非诗词260余首。不过,那只是诗人遗作中的一小部分,且多为梅花诗。在管锄非逝世26年后的今天,当我自己也届耄耋之年,突然感到,作为诗人的儿子,在我的有生之年该有义务将他生前留下的诗词遗稿尽可能整理出版留诸后世,而不能使其湮没,亦望以此告慰先父于九泉之下。 诗人遗稿中的诗词多创作于其所经历的那个特殊年代,虽被褫职回乡,妻子早逝,儿女出走,长期鳏居破庙,生活艰辛,心身备受摧残,然而仍然不屈不挠,以其罕见的意志与毅力,默默承受着命运的摆布,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减对艺术矢志不移的追求。在诗人的笔下,寒梅傲霜雪,松柏耐岁寒,祖国山河壮美瑰丽,大自然风光旖旎多姿;对故乡的眷恋,对亡妻的思念,对儿女的牵挂,对亲人的怀念,对爱情的回忆,对友谊的珍惜,对朋友的豪放,对师长的敬重,对晚辈的关爱,对弱者的同情和悲悯,对历史的敬畏,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对前贤的凭吊,对艺术的创新,对亵渎历史和传统的深恶痛绝和尖锐批判……凡此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淋漓尽致,异彩纷呈。 诚然,诗人数十年蛰居山林,因反右“文革”留下的心灵创伤毕竟是难以平复的,这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不足为奇,读者必能理解。 在整理诗人遗稿的过程中,当我一遍一遍咀嚼那些诗句,品味着诗词中那每一个字、词的时候都能让我想象得出他创作时,心绪错综复杂,情感跌宕起伏,俯身案台,捻须推敲的情景。 如今想来,诗人身处当时艰难的环境,备受丧偶之痛和远离儿女的孤独,能活过来就已经不容易了,而他竟然还能够在劳作之余写诗填词,治印作画,这该需要何等的毅力和精神支撑啊! 诗集中收录了诗人遗稿中的诗词共约1100首,包括诗人的“画论”、“梅论”和几段作画的方法论,除了个别字迹涂写无法辨认的少有几首外,其遗稿中的几乎所有诗词均被囊括在该诗集中了。 遗稿中的诗词,诗人是依写作时间排序的,这样似乎有点笼统,所以整理时,视其题材、内容等不同情况被大致分类辑录成九个部分,如目录所列。 第九部分辑录的是诗人早年的,或反右、“文革”前的作品,由于其手稿在后来那场浩劫中被毁,只是诗人晚年根据自己的追忆所记录下来的篇章,所以数量极少,仅十余首而已,令人遗憾!该部分中最早的一组诗词创作于1932年,远在诗人上海的求学年代,它显示了诗人年青时期早就具有的创作才华。 需要顺便提及的是,在诗集第八部分,收录了数首诗人对几位名家作品的点评。诗人于褒贬中表现的坦荡、率真和不加掩饰的不满与批评态度而甘冒唐突之嫌,让我颇感惊讶。读者如有异议,就权当诗人的一家之言吧! 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整理过程中,对诗词里出现的某些可能被认为比较生僻的字句、成语、典故或涉及诗人的家庭、亲人、师友,和历、今人物或事件作了一些注释,但远未齐全; 诗集中还增贴了约 100幅插图,目的是为了有助于读者对某些诗词的写作背景或情景的了解。图片中除不多几张由友人提供,并已注明外,其余均取自本人的旧相册或近年摄影,个别图片取自古籍资料。 藉此,我要特别感谢著名作家和诗人,先父的忘年之交,也是我的好友赵丽宏先生,他的题辞和撰写的序言为诗集锦上添花,他对该诗集的成功付梓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支持与帮助,这一切都让我铭记于心。 最后,对于上海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徐如麒先生,责任编辑李晨绮女士为诗集的编辑出版作出的努力;版式设计兰伟琴女士为诗集耐心细致的排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上海作协原党组副书记、秘书长臧建民先生为诗集的编辑出版提供的咨询和积极建议;资深校对何行亮先生,及有关部门在诗集出版过程中给予的专业支持和协同合作,谨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管子弘 2021 年初春 整理完稿于 上海市虹口区凉城路广中扩大小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