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急救常识
作者简介
宋桂林,长沙市第四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沙市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长沙市胸痛中心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长沙市胸痛联盟主席。 陈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主任,急危重症代谢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编辑部常务副主任,湖南省复苏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湖南省医学会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项目的负责人及“第一目击者”省级培训导师。
内容简介
第一节 肌肉拉伤 一 原因 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承受超过自身结构强度的 作用力时,会导致肌肉结构损坏、撕裂,甚至完全断裂。常因训练 方式错误、肌力不均、肌肉过度紧绷、过度拉伸、场地器械不良等 因素引起。 二 临床表现 肌肉拉伤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皮肤有瘀青或肿胀,活动受限。 典型的症状:突然发生的肌肉酸痛、拉伤部位活动受限、皮肤瘀青 或变色、局部肿胀、肌肉僵硬及肌肉痉挛、站立行走或扭动时疼痛 加剧等。 三 急救措施 应急处理需要遵循RICE原则。 休息——“rest” 立即停止导致肌肉拉伤的活动。如果继续进一步用力将会导致 肌肉的撕裂扩大,最终将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冰敷——“ice” 在疼痛肿胀的部位冰敷,保持 15~20分钟,可以每2~3小时重 复一次。冰敷可以减少急性扭伤后的肿胀和皮下出血,同时还能使 痛觉神经的传导变慢,产生有效的止痛效果。 包扎——“compression” 对伤处进行加压包扎。这是急救处理方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可控制受伤部位避免再次受伤,同时能有效地减少受伤处的肿胀和 出血。早期不宜做按摩和理疗,避免加重出血和组织的渗出,使肿 胀加重。 抬高——“elevation” 受伤部位抬高到心脏以上有助于促进血液及组织液回流,有减 轻肿胀、止血、镇痛的作用。 注意:肌肉拉伤需要及时就医(如腰部肌肉拉伤),如果拖延时 间太长,可能造成肌肉劳损,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第二节 肩关节损伤 一 原因 当肩部受到外力创伤时(多为间接暴力),肩部关节与骨骼发生 错位,使骨骼被迫离开了正常位置,如肩关节脱位。 二 临床表现 1.伤肩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 2.常需以健手托患臂,头和躯干向患侧倾斜。 3.患肢呈方肩畸形状。 4.患侧手掌不能搭在对侧肩部。 肩关节前脱位,方肩畸形 三 急救措施 肩关节韧带丰富,暴力脱位可引起撕脱骨折,应在完善肩关节 影像学检查的前提下,选择适当麻醉、镇痛治疗,在专业医务人员 操作下尽快复位,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 损伤。 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固定法 复位后,患处肩关节应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三角巾、绷 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做肩部摆动和旋转等康复活动。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经医师评估后可能需要手术复位(如合并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 部分肩关节脱位经医师评估后可能需要手术复位。 第三节 腰扭伤 一 原因 以急性腰扭伤较常见,多发生于体育运动者、弯腰搬重物者、 久坐缺乏腰背肌锻炼者等,在运动或劳动时腰部软组织(肌肉、筋 膜、韧带、关节囊、滑膜等)出现的急性损伤或者腰椎小关节错位, 从而引起腰背部疼痛及功能障碍。 二 临床表现 通常伤后立即出现下腰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 但不会消除。咳嗽、大声说话、腹部用力时均可使疼痛加重。近半 数急性腰扭病人者有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其疼痛部位多在臀部、 大腿后部、大腿根部前内侧等处。 急救措施 1. 制动。 2. 卧床休息。 3. 冰敷(24~48小时内)和热敷(48小时后)。 4. 止痛等对症处理。 5. 及时就医。 第四节 踝关节扭伤 一 原因 踝关节扭伤即我们常说的崴脚,是最常见的关节损伤,常发生 在行走或活动过程中,踝关节因活动超过其正常的活动范围,而引 起踝关节周围软组织(韧带、肌腱、关节囊等)损伤。 二 临床表现 踝关节扭伤后立即出现扭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随后出现皮肤 瘀斑。严重者患足因为疼痛肿胀而不能活动。此时应及时医院就诊 明确有无关节骨折及关节韧带损伤。 三 急救措施 1. 休息、制动:保护受伤关节,避免发生二次损害; 2. 冰敷:急性损伤24~48小时内,宜选择局部冰敷,甚至可延 长至72小时; 3.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利于消肿; 4. 尽快医院就医并遵医嘱行肢体功能锻炼。 ★本书由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祝益民担任主审,主编分别是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主任、长沙市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急救无处不在,学习急救知识,对常见急诊和相关疾病有一定认识,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了解如何避免危险、遇到突发事件应如何自我救护,同时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救助他人,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便于青少年快速理解并掌握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