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有美自芳华(朱光潜美学精选集彩插典藏本)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内容简介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美感与快感之外,还有一个更易惹误解的纠纷问 题,就是美感与联想。 什么叫做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 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 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 到节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 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似 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牛希济的“记得绿罗 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词中主人何以“ 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接近;他 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 似。 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所以我们差不多 时时刻刻都在起联想。听到声音知道说话的是谁,见 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联想是 以旧经验诊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 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从此 可知联想为用之广。 联想有时可用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 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 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 的,飘忽不定的。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 步、吃饭、邻家的猫儿种种意象总是不由你自主地闯 进脑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乱 想。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湿,火就燥,稍有勾搭, 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人黄泉。比如我现在从“火 ”字出发,就想到红,石榴,家里的天井,浮山,雷 鲤的诗,鲤鱼,孔夫子的儿子等等,这个联想线索前 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但是这些关系都是偶然的。 我的“火”字的联想线索如此,换一个人或是我自己 在另一时境,“火”字的联想线索却另是一样。从此 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 联想的性质如此。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 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在“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人看,芳草是 很美的。颜色心理学中有许多同类的事实。许多人对 于颜色都有所偏好,有人偏好红色,有人偏好青色, 有人偏好白色。据一派心理学家说,这都是由于联想 作用。例如红是火的颜色,所以看到红色可以使人觉 得温暖;青是田园草木的颜色,所以看到青色可以使 人想到乡村生活的安闲。许多小孩子和乡下人看画, 都只是欢喜它的花红柳绿的颜色。有些人看画,欢喜 它里面的故事,乡下人欢喜把孟姜女、薛仁贵、桃园 三结义的图糊在壁上做装饰,并不是因为那些木板雕 刻的图好看,是因为它们可以提起许多有趣故事的联 想。这种脾气并不只是乡下人才有。我每次陪朋友们 到画馆里去看画,见到他们所特别注意的第一是几张 有声名的画,第二是有历史性的作品如耶稣临刑图、 拿破仑结婚图之类,像伦勃朗所画的老太公、老太婆 ,和后期印象派的山水风景之类的作品,他们却不屑 一顾。此外又有些人看画(和看一切其他艺术作品一 样),偏重它所含的道德教训。道学先生看到裸体雕 像或画像,都不免起若干嫌恶。记得詹姆士在他的某 一部书里说过有一次见过一位老修道妇,站在一幅耶 稣临刑图面前合掌仰视,悠然神往。旁边人问她那幅 画何如,她回答说:“美极了,你看上帝是多么仁慈 ,让自己的儿子去牺牲,来赎人类的罪孽! P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