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昭彰--悦读四书集注/中华经典悦读丛书

天理昭彰--悦读四书集注/中华经典悦读丛书
作者: 李翚|总主编:王月清//暴庆刚//吴颖文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20.50
折扣购买: 天理昭彰--悦读四书集注/中华经典悦读丛书
ISBN: 978721420040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朱熹的母亲祝氏五娘可以说是位“大家闺秀”, 出身于新安的名门望族。她的先祖祝仁质富甲一方, 拥有整个新安郡一半的产业,号称“祝半州”。但方 腊起事焚荡了祝氏家业,到祝五娘父亲祝确时,家境 也已潦倒。祝五娘是祝确的独生女,18岁时嫁给朱松 ,随后相夫教子,“仁厚端淑”,虽“贫病困蹙,人 所不堪”,她却能处之怡然。 胡宪、刘勉之、刘子翠三先生都有程门渊源,又 各有专长。胡宪(1086—1162),字原仲。著有《论语 会义》一书传给朱熹,但因多年在外为官,他对朱熹 的影响不如其他两位。刘勉之(1091—1149),字致中 ,称白水,又号草堂。少年时期经过考试进入太学后 正逢朝廷禁二程之学,他却偷偷地访求二程之书,深 夜在帐内抄写默诵,后来又学于二程的弟子谯定、刘 安世、杨时等人,归乡后耕读持家,不求仕途。他膝 下无子,将朱熹视同己出,非常喜爱,还把自己的长 女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刘子翠(1101—1147),字彦冲 ,自号病翁,是刘子羽的弟弟。因其所居之地有三峰 耸立,如参天巨屏,刘子翠便以“屏山”自号。朱熹 随母亲搬到刘氏庄园后就进入了刘家学堂读书。刘子 翠可谓朱熹的主要导师,他作有《复斋铭》《圣传论 》,期望朱熹能勉力学习。 武夷三先生都注重论、孟、学、庸,另一个共同 点是醉心学佛。朱熹自然也深受影响,有十余年的时 间很用心地研习佛家与老庄的学说,曾给朋友写信道 : 熹于释氏之说,盖尝师其人,尊其道,求之亦切 至矣。他十五六岁时,有一天在刘子翠先生那里见到 一位僧人,相谈之后,那位僧人对刘子翠说朱熹对禅 义的领悟还是灵明的。朱熹也觉得僧人高妙,就去请 教他,认为他“说得煞好”,后来到临安应礼部试, 还用这位僧人的意思去释说考题,竟然高中得举。以 致《佛祖历代通载》记述“朱熹少年时不喜欢儒家经 典,因为听了一位高僧说禅,直指本心,悟到灵明。 19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刘子翠先生从他携带的书箱里 ,只看到一套《大慧语录》”。大慧宗呆是稍早于朱 熹时期的一位高僧,倡导看话禅,影响深远,被宋孝 宗赐号“大慧禅师”,他的弟子们将他的一些言论记 录汇编成《大慧语录》。朱熹在刘子翠那里见到的僧 人就是大慧的弟子道谦。道谦就是五夫里人,俗姓游 ,出家后师事克勤、宗呆等高僧大德,绍兴九年 (1139)归隐故乡的仙洲山,十六年(1146)秋,应刘子 羽之请住持开善寺。朱熹就经常向他学佛参禅,前面 说到朱熹曾“师其人”,指的就是拜道谦为师。 朱熹此时不仅学禅,也用力于道家之学,他的诗 《读道书六首》写道: 岩居秉贞操,所慕在玄虚。清夜眠斋宇,终朝观 道书。 东华绿发翁,授我不死方。愿言勤修学,接景三 玄乡。不仅言明对道家学说的勤修,还表达了对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