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59.90
折扣价: 34.74
折扣购买: 凶手的手稿
ISBN: 9787547745885
【法】皮耶尔·勒迈特 (Pierre Lemaitre) 当代法国悬疑界的绝对代表。1951年生于巴黎,三次获得英国犯罪作家协会颁发的大奖“国际悬疑大奖”,至今仍是该奖项获奖次数纪录保持者。 2013年,他凭借《必须找到阿历克斯》荣获英国犯罪小说家协会年度大奖。同年凭借《天上再见》,荣获龚古尔文学奖。自此,皮耶尔·勒迈特成为在悬疑小说和纯文学两个领域都获得至高荣誉的罕见作家。 《凶手的手稿》是“卡米尔警长四部曲”的开篇之作,也是不少海外勒迈特读者心中难以逾越的作品。本书以一个模仿悬疑小说犯罪的高智商凶手、一场虚实难辨的追凶之旅及一次颠覆一切的反转,对悬疑作品、对虚构与现实进行了辛辣的审视。
十点刚过,卡米尔、阿尔芒以及勒冈都前后脚到达了库尔贝瓦街区的菲利-福尔大街十七号。这里是一片废弃的工地。 一座经重新改造的工厂占据着这片空间的中心位置,犹如一只死去的昆虫。多数旧的工作车间还没有完成改造,只有四个已经完工,像处在一片白雪中的异国度假小屋。这四间屋子都被涂上了白色粗质涂料,窗户是铝质的,屋顶是可滑动的玻璃板,留出了大片想象空间。眼前的一切呈现出一种弃置的氛围,除了警车之外,没有任何别的车辆。 走到公寓需要跨过两层台阶。卡米尔看到路易背对他站着,一只手扶在墙上,另一只手把塑料袋举在嘴边,不停地呕吐。他越过路易走了进去,勒冈和另外两位警官也紧随其后,屋子里被一些探照灯照得明晃晃的。当他们走到犯罪现场时,那些年轻的警察开始不自觉地用眼睛搜寻死者所处的位置,而有经验的人则在搜寻生命的迹象。但在这里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死亡占据了整个空间,一直映射到生者不解的眼神中。卡米尔还没来得及思考这奇怪的氛围从何而来,视野就被墙上的一个女人头部所截获。 还没走几步,屋里的场景就跃入眼帘,就算是他最可怕的噩梦也无法虚构出这样的场景:断掉的手指,四处凝结的血迹,还有一股混合着排泄物、干涸血渍和尸体气味的恶臭。他马上想到了戈雅的画作《农神吞噬其子》,有那么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那张疯狂的脸、那双瞪大的眼睛和那张血盆大口。真是疯了,完全疯了!他是现场最有经验的人之一,可就连他也忍不住想退回路易所在之处。此刻路易仍目不斜视,整个手臂端着塑料袋,像个向世界发泄怨气的乞丐。 “这是什么鬼东西?” 勒冈警官自言自语道,话音落下来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洞。 只有路易听到了这句话,他揉着眼睛走了过来。 “我也不知道,”他说,“我一进去就马上出来了。然后就这样了。” 阿尔芒站在屋子正中间,回过头来一脸错愕地看着他俩。他把潮湿的手心放在裤子上擦了擦,企图掩饰自己的失态。 鉴定部门的负责人贝热雷走到勒冈身边。 “我需要两支队伍。这得费些时间。”然后他又异乎寻常地接着说道,“这玩意儿可不一般。” 确实不一般。 “好了,我走了。”勒冈一边说着,一边迎面撞上刚刚到达的马勒瓦尔。后者马上就双手捂着嘴走了出去。 卡米尔示意团队剩下的人,现在是勇者登场的时候了。 人们很难想象在……“这一切”发生之前,这间公寓原本是什么模样。因为现在“这一切”已经侵占了整个场景,人们已经不知道该把目光放在哪里。右边的地面上躺着残缺的尸体,肋骨断裂。这具女尸(这一点还是可以确认的)已经被污物覆盖。在左边正对面的地方,还有另一名女性死者的头,被遗弃在他们对面的可能就是这颗头颅曾属于的身躯,又或许是属于另外那个女人的。这具躯体腹部有很深的创口,边界十分清晰,也许是借助于某种酸性溶液弄出来的。第二个受害者的头颅被固定在墙上。卡米尔回顾着这些细节,从兜里掏出一个记事本,但马上塞了回去,仿佛这项任务过于骇人,他的任何手段都是徒劳,任何计划都注定会失败。面对如此残酷的事件,没有任何策略可言。然而,这正是他出现在此地的原因,他不得不面对这样无以名状的场景。 有人用某个受害者未干的血在墙上写下了几个巨大的字:“我回来了!”要写出这样的字迹,必须用到很多血,每个字母下拖长的血迹,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这些字是并用几个手指写的,有时候合在一起,有时候又分开来,所以整句话看起来有些模糊。 天花板上也有被溅上去的血渍。 卡米尔花了好几分钟才回过神来。待在这样的环境里让人无法思考,因为在这里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对思维的挑战。 ◆ 模仿经典悬疑小说犯罪,掀起一场高智商对决! ◆ 法国当代悬疑代表性人物、三届国际悬疑大奖得主勒迈特口碑代表作! ◆ 入围英国犯罪小说家协会年度翻译作品总决选,海外读者心中的“当代法国悬疑小说天花板”! ◆ 我几乎不读其他语种的小说,但勒迈特的作品除外。他是一位可敬的悬疑小说家!——斯蒂芬·金 ◆ 6起诡异谋杀,致敬6本经典小说;1场致命对决,揭开1个疯狂至极的动机! ◆ 翻开《凶手的手稿》,一脚踏入经典悬疑小说编织的重重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