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秘密(藏在微观粒子里的神奇世界)(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那没有看见就信的人有福了。——《约翰福音》 第20章第29节 原子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正如岩石、水、空气、树木和植物,我们都是由 很小的物质颗粒组成的。这些微小的颗粒,我们称之 为原子。无论是天上的还是地下的,静止的还是活动 的,脆弱的还是坚固的,所有普通物质都由原子组成 。 这一概念直到一个世纪以前才被科学家们广为接 受,而在此之前很久(公元前好几百年)它就已经出 现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某些思想家的想法中。从物质 不能被无限分裂的原则出发,他们认为,必须承认在 物质的内部应该存在着一个极限,一旦到达这个极限 ,我们无法继续分割物质。肯定存在一个“物质的最 小块”:这一极端的、不可分割的实体,被他们称作 “原子”(atome),在希腊语中意为“不可分割” 。 但思想家们不能看到这些原子,也不能以任何方 式感知到它们。于是,他们幻想着这些原子,甚至建 立了一种“尘埃的形而上学”(metaPhysique de la poussiere):他们幻想着原子是坚不可摧的、永恒 的、充盈的,内部没有空隙,他们想象着原子在真空 (vide)中不停运动。物质之间的碰撞会形成物质小 块,应该能让我们看到、触碰到原子。这些小块之于 物质就像是文字之于词句:通过不同的组合,它们应 该能够组成那些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所有物体。 但有一点不同:原子的组成结构是不稳定的。这 些结构存在的时间多多少少都有点短,在某一天应该 会解体;而在原子这边,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改变它的 本质。原子是物质永恒的唯一的组成部分,不会随着 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一般来说,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原子论者认为物体 并不一定有着与组成它们的原子一样的特性。因此, 红色组织中的原子并不是红色的,而在贵重宝石中找 到的原子既不是特别坚硬,也不是特别耀眼。 这已是25个世纪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知道,这 些天才的思想家已经触到问题的核心,但那时他们鲜 有追随者。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更倾向于追随“伟大的 亚里士多德”的脚步。和原子论者相反,亚里士多德 认为物质是连续、可以无限分裂的,人们永远不会触 碰到它的极限。 因为原子论者提出的这一原子概念有些深奥难懂 ,它很快就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失去了支持。尤其因为 在大部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眼里,能让原子在其中 运动的真空应该是不能存在的。这一设想直到19世纪 才真正重现,但在那时的物理学家群体眼中,它仍然 是一个有争议的主题:相信这一概念的人激烈地反对 那些不相信它的人。反对者尤其指责,原子只是一种 形而上学的空想,一个看不见的对象,一种无用的幻 想。